【第1篇】
昔日骑士去 如今忆往昔
——再读《堂吉诃德》有感
记得第一次阅读《堂吉诃德》的时候,我才刚上初中,不曾了解这部作品的意义,也没能读懂这部《堂吉诃德》。到如今,回头再看,少了些少年的懵懂,多了份青春的悸动。往昔与现今再一次碰撞,如清风拂过,使原本风平浪静的记忆又一次荡漾开来......
沉迷骑士小说的堂吉诃德,自命不凡,决定要去当游侠,锄强扶弱。他爱打抱不平,却总遇到令人糟心的意外:大战风车,混战羊群,挑战狮子......一次次站起在幻想的美妙之中,又一次次败北于现实的残酷。这就是堂吉诃德,我心目中的那个堂吉诃德。
经历了世态炎凉,再回首往事,我们每个人都应会认识到,那个令人嗤笑、又令人同情的堂吉诃德,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呢?沉迷于未来的幻想与期盼,自命不凡,决定要在这个世界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道路。爱乘风破浪,却总遭遇令人绝望的挫折:考试失利,就职无望,事业不顺......一次次站起在梦想的美妙之中,又一次次败北于现实的残酷。这就是我们自己,那些并不一帆风顺的我们自己。
这样的我们与堂吉诃德又有多大区别呢?只不过我们沉迷的不再是骑士小说,决定的事不再是当游侠,遭遇的不幸不再相同罢了。然而,却常有人把堂吉诃德当成一个丑角,可我却不以为然。我喜欢浪迹天涯时的堂吉诃德,因为他放荡不羁,在那样的时代里做着这样与时不符的骑士,潇洒而慨然。他傲视这个世界,相信自己心目中的念想,敢于拼搏,不畏挑战......我实在找不到什么样的贬义词来形容这样高尚的人,他是真正的的英雄,一个敢于挑战时代的英雄。
“错的不是他,是这个世界”。如果说堂吉诃德有什么错的话,就只能怪在他的梦想与时代相违。倘使堂吉诃德早出生几百年,未必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骑士,生不逢时是他最大的遗憾。作者借书中贵族的口吻对堂吉诃德进行了评价:这位骑士品德高尚,聪明睿智,行为举止彬彬有礼,除了他那该死的骑士道精神。我认为这是书中对堂吉诃德最公正的评价。在堂吉诃德即将离世之际,他称自己为善人吉哈达,这一直使我难以接受。这究竟是回光返照中的幡然醒悟,还是在濒死之际对时代无奈低头?我认为是后一种,又不希望是后一种,因为这与我心目中的那个堂吉诃德不符。他应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不畏惧时代的逼迫,数次出征的英雄啊!这是我心中的遗憾,一个难以抹去的遗憾。
由于时代的限制,当时世人并不了解作者的的苦心孤诣,只认为这只是一部嬉笑之作。即便如今,也依然有人在大肆宣扬读书无用论。从本质上而言,这些人都没能真正地理解书,理解作者的苦心孤诣。但如今我们知道,书,是不可不读的,不愿读书之人,之所以不愿读名著,往往是因为他们读不懂书,无法理解书罢了。《堂吉诃德》作为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地位赫然,可又有多少人肯耐心地认真读完?可当我们认认真真读完《堂吉诃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堂吉诃德的魅力时,我们可能会同情他,可能会嗤笑他,可能会流下苦笑的泪,但当一切表面的情感消逝之际,我们终将会对他产生深深的敬意,并且永生难忘。
再读《堂吉诃德》,我心中只有一个念想,这也是我真诚的心愿:愿每一个堂吉诃德都能遇上最好的时代,成为一名真正的伟大骑士!
【第2篇】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我不是什么游侠骑士,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人。”堂吉诃德在历经磨难后,认清现实后所说。堂吉诃德坚持大半生的信仰——骑士道精神在与残酷现实碰撞后轰然倒塌,让我们回味悠长的不仅是堂吉诃德那看似疯癫的一生,作者对于骑士小说的讽刺,更发人深省的主题是理想与现实,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主人公堂吉诃德痴迷于骑士小说无法自拔,以至于幻想出一个骑士世界来满足自己,行使自己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使命,因此才有了他把旋转的风车当作巨人,冲上去和它大战一场,弄得遍体鳞伤:他把羊群当作军队,冲上去厮杀,被牧童用石子打肿了脸面,打落了牙齿这些荒诞情节。而每次遇到挫折,堂吉诃德都采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与鲁迅笔下的阿Q有着神似之处。
令人感触最深的情节莫过于神油,这种只存在于骑士小说中的疗伤神药,游侠骑士堂吉诃德不仅坚信不疑这个东西的存在,竟然还真的把它调配出来了。不仅调配出来了,竟然还真的治好了自己。桑乔牺牲了自己,亲身试验了一下神油的疗效,。这边厢,堂吉诃德呕吐折腾了之后,“醒来之后,确实感到全身轻松,棒伤、拳伤都不疼了,他甚至觉得自己完全痊愈了。”而那边厢,“可怜的桑乔干呕,恶心不止,直出虚汗,眩晕难熬。他心想这下子好了,自己的末日到了。……可怜的侍从上下两个渠道很快都决了口。……大汗淋漓,出了又出;昏去醒来,一次又一次,不光他本人,连在场的所有人都认为他要完蛋了。这场暴风雨一直折磨了他两个钟头,最后也没像他主人那样好转。他浑身酸痛,瘫软难支,站都站不起来了。”但后来堂吉诃德“想试着站在马上爬上墙头,但浑身疼痛,站立不起来”。这两厢对比,前后对比,说明神油的疗效仅仅是堂吉诃德自己的内心暗示,没有任何实质上的疗效,更表现出理想之于堂吉诃德,是其一切看似可笑行为的精神支柱。
如此种种可看出堂吉诃德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无限神往,也突出其于现实中真正为理想所做的努力的单薄,更为与后来他最终觉醒过来,发现一切都是虚幻的想象,精神性的骑士世界的分崩离析,垂头丧气地回乡,落寞地死去埋下伏笔。
“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总理如是说。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时,苏东坡早已给出答案:假如一个人无法改变他置身的时代,那不如改变自己——不是让自己屈从于时代,而是在这个时代里超越,苏东坡知道夜与昼、枯与荣、灭与生是万物规律,于是他选择笑纳生命中的一切。理想与现实,无论是相对与否,判断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拥抱理想,于庸常现实之上,活出一种充实、自洽、不后悔,让自己处于和谐之中;万里长征的士兵也用他们的脚步告诉我们:支撑个体在现实困境下坚持的动力来源,唯有信仰的力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梦想和现实的选择,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论,如何选择好梦想和现实之间的中点,是一个有梦想者最重要的人生规划之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谨记“仰望星空,发现理想之星,脚踏实地,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