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秋收的时节,秋意浓郁。薄雾轻纱似的笼罩着大地。阵阵秋风裹挟着稻香拂过金黄的麦浪,老王看着那沉甸甸的,羞涩低着头的麦穗,心里禁不住欢喜。
眼看秋收在即,老王时常溜到麦地,给麦穗梳梳顺发,整整衣装,像一位父亲用厚实的手掌抚摸孩子的头一般。
“哟,老王,还亲自下地啊?”黄草三戏笑道。
说到草三,谁不认识。他可是村儿里的“大老板”,他家兄弟几人,有的在*工作,有的在村儿里镇上当*。在这一带,黄家人混得可谓是“风生水起”,村儿里的大小事务长期以来都由他家作主。这不,粮食这块就归草三负责。
老王听到声音倏地抖了一下,随即转过身来,看到冒着白汽还嗡嗡作响拖拉机,原本舒展的笑脸马上变得僵硬起来,又向着草三强咧出一排大白牙,呵呵地笑着,笑声分明就在颤抖。
“黄老板,今年庄稼收成恐怕不如前年,您看看“政策”能不能适当放宽一点。”
“唉,老王,见外了不是?都是熟人嘛,我还会在你身上多赚那俩儿钱不成?你说的这些都不是问题,好好干。”
“真是这样就好,真是这样就好,真是这样,就好。”老王在那嘀咕着。
草三一脸不屑地轰动油门,握住拖拉机的方向杆便轰隆隆地远了,黄色的土地上腾起几串黑烟,留下了深深的车辙。
老王伫立着,等到听不见草三那辆拖拉机的吼叫了,竟一头栽进麦田里,孩子似的打起滚来,麦穗仿佛在替老王高兴,也为自己的身价被抬高了感到高兴,竟一片片地俯在地面陪着老王点头。
“明天就收割,明天就收割,明天我就要收割。”老王高兴坏了,向家一路狂奔了两里多路也不喘一下。
最近,村里人都在传:党要走基层,听民声,惠民意。然而大家也只是当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自然老王也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
这天,晨光熹微,月色正浓,但老王却再也睡不着了,在黄土垒起的屋内东瞅瞅,西翻翻。寻到了一堆已有年代的家具:镰刀、抓耙、簸箕……
月色逐渐变得朦胧,沙沙的树枝坠下了几片枯叶,一袭凉风泛起丝丝寒意,村里不时传来几声鸡鸣。
天亮了,老王动作麻利地扛着家具开始秋收了。
随着老王的丰收,草三也笑容满面地来村里收购粮食了。按顺序,今天该收老王家的粮食了。
老王精心地把粮食封好,就怕掉落一粒。背到村头等着黄老板来收购自己的粮食,心里猜想着黄老板是七折收购还是八折收购,或是九折也说不定。
黄老板如约而至,没有迟到一秒钟。
“老王,今年咋样?看你一脸笑容,都感染了我。”
“黄老板,俺这收成还能咋样?就那么几亩地,能养活俺就算是托您的福啦。”
“嗨,瞧你这话说的,我都不好意思给你低价。不过啊,老王,你有所不知啊,今年农贸市场不景气,粮食不管钱,这样吧,多给你点儿,五折吧!”
“什么,五折?”
“怎么,还嫌少啊?”
“黄老板,您说过的,会多给我点儿的。”
“你不想卖就走,我没时间和你废话!”
……
捏着手里的纸票,望着黄老板霸道的背影渐行渐远,老王倒在了地上,望着暗红的天空长叹。
村里很多人都不满黄家人的霸道,恰逢以老杨为首的*员下乡了解民情,村民们联名将黄家的各种恶行作了报告。没过多久,村民们就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曙光。
不久,各镇各村张贴出了对黄草三等人的处分决定。不管处理结果如何,周围的村子从此就安宁了。随后,村民们以听说党对村里要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大伙儿的日子很快就能富裕就起来了。
老王凝视着*前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心中的那抹红也开始翻涌,黝黑的脸庞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没有*,就没有新中国……”老王跟随着村里的广播音乐,哼着歌,背着手,吸着旱烟,慢慢地朝家的方向走去。
点评:一篇充满乡情民意的纪实小品。小杨同学娴熟运用对话,并通过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绘出了当地村民的生产情趣及村民对党和*的支持与热爱,一颗丰收的心,蕴含着民心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