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我们,都在不期而遇着。
我们盼望着不期而遇,我们也曾不期而遇。可能是转角时的一抹笑容,可能是抬头望见的皎洁明月,可能是受挫后他人不经意间的安慰,也可能是那突如其来的成功。
美,是不期而遇的。昨日,是正月十六,刚好是中秋节后的一天。星星亮起来了,像一颗颗缀在黑色幕上的宝石。高架路上的路灯,蜿蜒连绵,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我仍在高速公路上随着车流缓缓爬动。正在我百无聊赖时,妹妹突然惊叹道:姐姐,快看,月亮!我恍惚抬头,却又猛然惊醒。
月亮真的很美。正如俗话所讲,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它是如此皎洁,像一盏被精打细琢过的白玉盘,幽幽地散发出奶白色的光芒。不知怎么的,却觉得此时的月亮有点不同。是因为现在是正月十六,还是因为我仍在回家的路途上?似乎月亮也带上了一缕愁思。
我开始想,为什么在路上奔波了如此之久,偏偏现在才看到了这耀眼的明月?是不是因为城市中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盖住了你温温柔柔、不争不抢的光芒?是不是因为那一座座通天大厦,遮住了你窈窕的身姿?这个我不得而知。但命运如此,让我们在这里不期而遇。
那么可不可以说,所有的“不期而遇”其实都是“有期而遇”?
就像这次月考,老师在公布成绩时,得知了我是全优生。这个对我来说的成功似乎来的毫无准备,我和它仿佛是不期而遇。然而,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份成功是由多少个,独自一人,一盏灯,低头奋斗的夜晚组成的。所有的成果都是由努力的程度换来的。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希望你也能在某个时候,与它有一场,有期而遇的,不期而遇。
【第2篇】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不期而遇的感触,和心灵深处产生的丝丝共鸣。
——题记
提及新加坡,也许人们会认为这是一个高楼林立、灯火辉煌的地方,但事实上它同中国的二线城市差不多,一些普普通通的高楼大厦和尚未迁改的森林,刹时让我感到一点点失望。夜深人静,这些树木悄然绽放身上的“花朵”,好似人间仙境,此时我才感受到一个发达国家应有的姿容。清晨的第一抹阳光照耀这个城市,它又一次变回那个朴素的它。当得知森林和花木其实是新加坡人保护环境的另一种形式,我不禁对这个城市产生了莫名的冲动。
新加坡的鱼尾狮大名鼎鼎,当然,我们此行也少不了游玩鱼尾狮公园。导游手举小蓝白相间的三角旗,走在中间,他不时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沿途景点。大家都在“急行军”,突然一个不起眼的动作吸引了我,那是导游,他瞥见一片纸屑,驻足不前。几个同学聊着天,哼着小曲从纸屑身上踏了过去,丝毫没有在意纸屑的存在,而待人群走过,那位导游弯下腰,用手拾起,又悄悄将它丢进垃圾桶。他长叹一口气,好似完成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又快步跟上队伍,为同学一一讲解。我连忙掏出手机,录下这个不起眼的行动,导游并没有任何得意,依旧神态自若,更没将它作为值得炫耀的事儿。他觉得不过是家常便饭罢了,可我被新加坡人这简简单单的行动深深触动。
同为地球上的人,为何我们不懂环境的重要性?同为“中国人”,为何新加坡的华侨能主动捡拾地上的垃圾?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难道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新加坡鱼尾狮公园的诸多景点我已渐渐淡忘,惟有这件小事我仍记忆犹新,它让我产生了保护环境的强烈之感。
隔洋相望的那里,不期而遇的那些人,让我内心产生了丝丝共鸣。
【第3篇】
又到了丹桂飘香的季节,我走在小巷里。尽管一切都是如此令我心旷神怡,可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一个曾经的身影。
小时候,总有一位推着小车的老人,每日每时都在这条路上,售卖他自己捏的泥人,深受孩子喜爱。每天放学,我都要经过那部小小的手推车,看着上面栩栩如生的泥人,心中的一角总被轻轻地掀起。
可是,随着城市的发展,那个身影、那个情景好久没有再出现过。
走着走着,一阵孩子的喧闹声从小巷的一个角落里传过来。是他——那个老手艺人!我心里一阵窃喜。
他的身边围着六七个孩子,叽叽喳喳,像一群小麻雀,犹豫着买哪一个泥人回家。那些泥人,仿佛突然间有了生命,绽放出的笑容那么自然,好像正在为自己即将有一个归宿而高兴呢。老人的笑,孩子的笑,泥人的笑,构成了一幅和谐的风景,被阳光镀上了一层薄薄的温暖的金色。
我兴冲冲地往老人的摊位跑去,从胖胖瘦瘦的小孩子群里钻进去。“老爷爷,我要买一个泥人!”我大声地嚷着。“好,好,你喜欢哪个就挑哪个吧!”老爷爷笑呵呵地回应我。这下我倒犯难了,看着这么多可爱的泥人,无论是调皮的小老鼠“杰瑞”,还是可爱的“皮卡丘”,抑或是机灵的“多啦A梦”,我多想把他们全都带回家呀!
“快呀,快挑呀!”“就那个!”“那个好呀!”一旁的“小顾客”们倒是万分着急,生怕我挑走了他们喜欢的,忙着替我做决定。“你们别瞎起劲。让小妹妹自己挑吧!”老爷爷又是笑着帮我解围。于是在百般踌躇之下,我缓缓放下手,捏到支撑的竹棒,我感觉到身旁小伙伴们的视线早已紧紧落在我的手上。
我拔起“皮卡丘”身下的竹棒,昂起头:“就要这个!”一时间,周围庆幸与懊悔的声音此起彼伏,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可爱的孩子气。透过这一切,我又看见了老人布满沟壑的笑容,那和蔼、满足的笑容。
如今每次看到桌上的那个“皮卡丘”,虽已干裂。但那次不期而遇的美丽却一直未曾枯萎。
每当桂花飘香的季节,老人粗黑的关节,突出的手指和惟妙惟肖的精细手工,就会越来越清晰地浮现,成为我无法磨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