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末,庚子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新型冠状病毒面前,国家启动一级响应,专家团队火速奔赴战场,火神山、雷神山拔地而起,医护物资纷纷驰援……纵然病毒席卷,但希望仍与我们同在。为了使疫情得到最快速有效的控制,我们的假期便也只好越放越长……哦,请原谅我用了“只好”这两个字。尽管我也曾渴望拥有一个长长的假期来享受岁月静好,但那一份“静好”是一定要以国家安定美好为前提的,此时此刻的我只是热切地盼望着假期尽早结束,因为,那将意味着:疫情散去,国泰民安。
“这几天也有朋友不断问我为何在8年前就有此情节设置?事实上,我希望它永远不重现。” 前段时间接受采访时,谈到《花冠病毒》,作家毕淑敏深切地说。早在八年前,还在上初中的我便买回这本书,被封底那两行红字吸引——“20NN年,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我们能活着,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翻开了这部鸿篇巨制。今天,我重读这本书,感慨万千的同时,更为书中的人道主义情怀所深深打动。尽管其中饱含着抗击花冠病毒的艰险和波折,但在那绝望艰困之处境中迸发出的能量和坚韧让人为之振奋,医者仁心的情怀让人为之动容,与黑暗抗争到底的勇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让我看到人性的光辉和力量。难怪毕淑敏在自序中说:“本书如果真是边测心情边阅读,大部分章节会让人忧虑和紧张。结尾处,应该是平和安宁的。”我想,文学是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的,杰出的作家拥有着把握人性、洞察社会与人生的能力,优秀的作品蕴藏着穿透时空、理性求索的智慧。一如《花冠病毒》中的主人公罗纬芝,既能够发现黑暗,亦更能够更加奋不顾身的去追寻光明。
行走在黑夜中,但绝不能因黑夜而失明。所以读顾城的诗才会让我们感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坚信,疫情终会过去,善良勇敢的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既抱定了必胜的信念,便也减去浮躁不安,耐心等待。每日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动向,我既被抗疫一线的“战士们”感动着,也感受着身边点点滴滴的温暖。
前些日子,我们一家人坚守家门好几天,几近断粮状态。正犹豫要不要出门“探险”,一个好朋友给我发来一个链接,说可以在上面买菜。我欢欢喜喜下好了单,不到两个小时就接到了取菜电话。我赶忙从抽屉里摸出口罩戴上,想了想,又扯出两个,飞身下楼。小区大门紧闭,旁边摆着一张木桌,社区阿姨在桌前正襟危坐,桌上是登记表和消毒喷壶。还没来得及张口,阿姨便向我点点头。我拉开大门定睛一看,送快递的叔叔居然是在开着车送!我看着他关上后备箱,感觉后备箱的锁块不是碰在锁扣上,而是触在了我心中最柔软的那一方寸。直到他提着包裹向我走来,我才回过神来,忙不迭向他道谢,并把手里的两只口罩送给他。他激动地向我说着“谢谢”,向我挥挥手,钻回了汽车。尽管我看不清楚口罩后面他的表情是什么样子,但我看到了那双真诚又带着笑意的眼睛。我若有所思地往回走,冷不丁又被一声“孩子”拉回现实——是那个阿姨,拿着喷壶要帮我消毒。
出了这么一趟小小的门,却让我切实感受着爱与温暖。加缪说:“我们听说过的责任只有一个,那就是爱。”战“疫”前线,有“身着白衣,心有锦缎”的医生们,勇敢逆行,为国为民;战“疫”的大后方,亦有无数的平凡的普通人,倾心付出,服务百姓。他们是马路清洁工人,是快递小哥,是社区委员会成员……他们,都是传递爱与光明的人。忽然很想为他们唱一段改编的歌:天真灿烂,尘世游慢,谢谢你们拿出鼓动风云的勇敢!
黑夜中的黑色眼睛,从未放弃光明。阻击战中的中华儿女,始终追寻着光明!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定将春暖花开。樱花将灿,雾尽风暖,期待繁花盛开之日,我们相约,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