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是唐代诗人李峤为我们留下的咏叹龙的千古名篇。龙,是东方神话的神灵,是炎黄子孙的信念,是中华文明的传承。
这翩若浮云的神灵,自首至膊,自膊至腰,自腰至尾,三部分长度都相等;它有麋鹿似的犄角,骆驼一样的头,像食草的兔子一样的血色的眼睛,蛇一般卷曲光滑而富有光泽的脖颈,似大蛤蜊臃肿的肚子,*的游鱼身上镶嵌着的波光闪闪的鳞片,雄鹰一般苍劲而不失内涵的爪子,热带草原上飞奔的猛虎般的龙掌,能听见四海八方的声音的牛一样的耳朵。它不仅能疾走飞驰、能翱翔天际、能潜入深渊、能兴云降雨,还能显身能藏身、能变得像柱子一般粗壮,也能像银针一般细、能长得像佛祖的手掌,也能短得像一根小拇指。它春分时飞上天,藏匿于云间,秋分时潜入深潭,隐身不出。
受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的深度影响,我国许多地区都有龙的遗迹。北京,这座皇城在历史的风云中浩荡,用大气辉煌铸就了显赫与威望。仿佛一粒尘埃拂过,便纷呈万象;一点墨迹滴落,便肆意汪洋。故宫,曾身着龙袍,在璀璨纷繁的古道上伫立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装饰地金碧辉煌,庄严绚丽,雕花镶金的朱门,柱上的蟠龙腾飞而起。
走过这道华丽的高墙,到了九龙壁。在那汉白玉砌成的墙壁上,黄色正龙居中,前爪作环抱状,后爪分撅海水,龙身环曲,将火焰宝珠托于头下,瞠目张颔,威风凛然。左右两侧各有蓝白两龙,白色的是升龙,蓝色的是降龙。左侧两龙龙首相向;右侧两龙背道而弛,四龙各逐火焰宝珠,神动形移,好像要从墙壁里跳出来了。外侧双龙,一黄一紫,左端黄龙挺胸缩颈,上爪分张左右,下肢前突后伸;紫龙左爪下按,右爪上抬,龙尾前甩。两只龙动感十足,争夺之势活灵活现。右端黄龙弓身弩背,张弛有度,腾挪跳跃之体态刻画生动;紫龙昂首收腹,前爪击浪,风姿雄健,它十分充分的显示出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