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读书笔记1200字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吕氏春秋读书笔记1200字

来源: 作文大全2024-05-04 11:31:06
导读:吕氏春秋是吕不韦主持编纂的,吕不韦先前是一个商人,后因功居位秦国相国,能在得志后还注意创造些文化贡献实在是难能可贵。这部书内容比较杂,涉及诸多方面似乎无章法可循...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主持编纂的,吕不韦先前是一个商人,后因功居位秦国相国,能在得志后还注意创造些文化贡献实在是难能可贵。这部书内容比较杂,涉及诸多方面似乎无章法可循,然事实上却蕴藏着古人的逻辑认识,由于知识所限不敢对此枉发议论,姑且对所读部分发表一些感想。

出于是学生的缘故,当然将来也会成为教师,因而对于有关教育的部分特别在意。吕氏春秋的孟夏纪就是专门论述学习教育的,为什么安排在这一章呢?夏季可能在古人看来正是万物极尽能力生长的季节,因而对于人的成长教育也就特别的在意,借以表达对人才的殷切渴望,这也许可以称得上就是触景生情了吧。这样的说法需要进一步考证,但作为一个假设我想应该可以有存在的余地吧。

 该季四篇分别为劝学尊师诬徒用众,其间思想有联系纷杂,经过概括为如下方面。

 首先是对于学习的认识,“不知义理,生于不学”,义理在此处原意是指忠孝,即不忠不孝之徒始于缺少学习。基于此处有两点思考,一是我们当今的学习教育是否起到了知义理的作用,二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不是缺失了最为重要的东西。且看发生在校园里的悲剧,马加爵,药家鑫,近来还有河南校园里女生被残害的事件,让我们不禁不寒而栗,大学本应该是一群高素质人才聚落,应该是一片阳光照耀的地方,如何频频成了凶杀恐怖的角落,归根到底不是我们的人才素质不高,而是突出的同时遗漏了灵魂。这个灵魂本来是长久生存与我们的传统中的,可是当一种只要人材不要仁才的社会趋势的推动下,这个灵魂飘散了,似乎从来就不是我们的东西一样。日本人我们都恨,尤其恨那个让中国人受伤的靖国神社,说那是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换个角度,靖国的都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怀念他们如果排除了对战争的异样外,怎能不说是一种对“英雄”精神的惦念(当然,日本人仍是十分令我痛恨的).反观我们的教育,每年对英雄的纪念有几次是真正落到实处的,缺乏对那些为国为社会做出巨大牺牲的人们的崇敬,自然就缺失了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呼唤德育的回归应该更显迫切。

其次是对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的要求,“学者师达而有才,吾未知其不为圣人”这里的说法有些绝对,当还是有一定意义。即教人者必须自己先博学而有才华。

第三是求学者的态度-----尊师,“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这说明了态度决定一切的道理。而接下来的论述仿佛更有先见之明,“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这几句的意思是上门教学生的老师不能教化学生,请老师到家中的学生不会听教化;自卑的老师不能令学生听从,看不起老师的学生不听从老师。这分明就是现代家教的写实嘛,学生本不愿学,强而为之其结果可以想象,召老师到家本身就是产生了一种不平等的倒置了的师生关系。老师都缺乏自信,学生受到感染又怎能积极上进呢?师要尊,而且这是绝对的不可变更的法则。

最后阐明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就如蔺相如处事楚国时提到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我们不能批评橘树的品质,而应该认真省察它所处的环境。教育学生同样的道理,责骂学生天质是最愚蠢的作法,真正的教育家是极为重视教育处境的。

总之,浅浅的阅读已经有许多启示,古人的确在思想的领域里依然高举着是我们精神的明灯。我们需要的修养还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