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水趣谈》有感2000字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读《山水趣谈》有感2000字

来源: 作文大全2024-06-01 17:24:54
导读:读罢《山水趣谈》这本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小书,却久难掩卷,因为我仿佛还在那片幽静的山林中徜徉,还在那泓轻灵的流水旁徘徊。急切的心耐不住书香的诱惑,我又翻开它,细细地...

读罢《山水趣谈》这本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小书,却久难掩卷,因为我仿佛还在那片幽静的山林中徜徉,还在那泓轻灵的流水旁徘徊。急切的心耐不住书香的诱惑,我又翻开它,细细地品读作者字里行间的哲思,还有那精心配置的每一幅插图。

读这本书时,我始终在想,世界各国都有着它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名山大川也不可胜数,可为什么只有我们中国,在世界的东方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文化呢?作者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但读罢全书,不难发现,作者在每一章都为我们做出了他的回答。

时至今日,山水的观念在人们心中依然存在,现代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无外乎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古人亦是如此。与古人不同的是,现代人的游山玩水,更多的是在生活水平提高后的物质享受,精神层面倒是其次,而古代的文人墨客寄情山水,却一直努力追寻着“天人合一”的状态。当然了,时代不同,经济时代的山水,还承担者发展旅游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任,今人给山水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无论如何,传统的山水文化被我们继承了下来,山水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是永恒的。但它是怎样形成的呢?就请你跟随我的思路,来解读一下作者的观点吧。

一、  山水之意

作为自然崇拜的一部分,山水是原始居民重要的崇拜对象。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给原始人类提供了食物、水源、住所等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高山深谷和江海湖泊又时常给人们的生命生活带来极大的破坏和灾难,使人们对山水又多了一层神秘感和畏惧心。山水神司禽兽和雨水的职能,《尚书》、《山海经》中都有对初民祭祀山神和龙王的记载。天作为万物的主宰,所以祭天成为人们祭祀活动的头等大事。高山巍峨挺拔,理所应当地成为了祭天的场所。

国家出现以后,对山水的祭祀变得更加庄重和隆重。《礼记••••••••周官》说:“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虽然人们的生活已经从深山密林转移到了平原之上,但远古时期形成的对山水的自然崇拜依然存在,而且上升到更加理性的高度,即如何更好地利用山水的特性为自己服务。

到了秦汉时期,阴阳五行之学盛行。堪舆学家把山成为阳,水称为阴。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水南为阴,为了遵循阴阳之道,在选择城池或住宅的基址时就应该负阴而抱阳。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成为了以后山川风水判别吉凶的最基本的法则。

二、  山水之思

作者在这一章,主要追溯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中关于山水的人文意象。但是,诸子百家的山水观不同于后世文人士大夫的山水观,圣贤们的山水观不是审美的,更多的是借山水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而不是对山水的直接赞美。其中包括儒释道三种不同的思想观念:儒家对道德伦理的阐释,道家对宇宙之道的体悟,还有佛教禅宗对生命的感悟。

儒家的山水观是闲情的山水观,而道家则是隐逸的山水观。儒家以孔孟为代表,而道家以老庄为代表。

孔子的山水闲情有对现实失意的慰藉,他曾发出“乘桴浮于海”的感言,但这只是在无助下的慨叹而已,所表达的只是自己无法把握自身而任由外物掌控的无奈;有对人性情的阐发,那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  仁者寿”影响了多少后人对山水的哲思啊!孔子的山水观其实是一种人格的比附,将山水的某些特性比之于人,来表现人的特点。

孟子对山水的看法与孔子不同,他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说“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可见孟子的山水观多了一种激情,将个人扭转乾坤的豪情和激情借助山水阐发出来。

道家追求自然,逍遥世间,强调“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老子以水比德的那段论述流传千古:“上善若水。水利万物,又不争。”把水的灵性阐发为至理,实际上是为了表达人的与人不争的处世观念。庄子则强调“无己”、“无功”、“无名”,即抛开各种外物的牵制,而达到“无待”的*自在的状态。因此,他批判那些刻意隐居山水之士,因为他们对世间事还没有忘怀,心中还有所牵挂,他说:“刻意尚行,離世異俗,高論怨誹,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淵者之所好也。。。就藪澤,處閒曠,釣魚閒處,無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閒暇者之所好也。。。”虽然庄子批评刻意隐居山水之人,但实际情况上,山水的确提供了为人取得心灵清净的合适空间,所以庄子对山水还是很重视的。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饱受中国本土山水隐逸文化的影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佛教本身的特质,参禅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而山水又是最佳的空间。所以后来的寺院大都建于山林之中。

三、  山水之趣与山水之象

尽管上古先民的自然崇拜和圣贤经典思想以及早期的自然地理观念对后世文人对待山水的态度上造成了先入为主的态势,但后世的文人在与自然山水的接触中也赋予了山水以新的文化意义,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山水文化。主要包括山水文学与山水艺术。山水文学包括山水诗和山水游记。

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是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魏晋时期的山水诗则主要作为玄学的陪衬,到南朝谢灵运则正式以描写山川景物之美为主题,开创山水文学这一新派。自此,经过唐代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诗人的努力,一直到宋、元、明、清,山水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

而山水游记不像山水诗那样受到句式、结构的限制,它可以*描摹山水。但则因时代不同,他还会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因此作者把它分为了四部分:

士人眼中的山水、文人眼中的山水、哲人眼中的山水、学人眼中的山水。

山水画则更为直观、形象表现了文人眼中的山水,融入到他们独特的艺术生活中,完成个人的升华。

现在我或许可以试着回答我在篇首提出的问题了:正是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农耕文明,及先民的自然崇拜与先秦诸子哲理的阐发,才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山水文化。

限于篇幅,最后的叙述较为简单,诸公可自翻书详看,望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