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上作文课了,刘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数学题,我有点疑惑了,作文课怎么和数学题扯上了关系,况且题目是“50+50=?”天哪!这么幼稚的题目也问,刘老师,你葫芦里又卖的是什么药啊!
刘老师说:“黑板上的题的答案我想你们应该知道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道:“等于100!”刘老师点了点头,接着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算式“50毫升水+50毫升酒精=?”班上顿时鸦雀无声。
刘老师笑着从讲台下拿出两个量筒、一瓶酒精还有一个透明的塑料杯,说:“现在我们来做个试验。”刚说完,班上就沸腾起来。
刘老师叫彭云栋用塑料杯倒半杯水来,叫我倒50毫升水到量筒里,我反复到几次,一直倒不准50毫升,要不是多了一点,就是少了一点,最后我憋着气,屏住呼吸,全场一片寂静,“滴嗒嘀嗒……”我终于把水倒好了,刚好五十毫升,可我这是第七次才倒准的。
接着,刘老师又叫钟琳倒酒精,钟琳一手拿起瓶子,一点一点的倒,没一会儿就倒好了,再一看,52毫升,多了两毫升,钟琳又把量筒里的酒精倒出了一点,哇!两次就到好了!好神!
刘老师拿着两个量筒,左手是酒精,右手是水,让我们摸,那两个量筒是冰凉的。刘老师把那50毫升水倒入50毫升酒精内,清脆的水流声敲击着我们心中的迷雾,激发着我们的好奇心。
水和酒精混合后,量筒里有成千上万个小泡泡在往上冒,刘老师又叫我们摸这个量筒,量筒从冰凉变成了温热。最激动人心的是:50毫升水+50毫升酒精的答案——96毫升!班上同学都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4毫升跑哪去了呢?
刘老师告诉我们:“水的密度大,水分子小,酒精的密度小,酒精分子大,一部分水分子钻入酒精分子的空隙里去了,所以少了四毫升,所以50毫升水+50毫升酒精=96毫升。”
我们这才恍然大悟。生活中也有这些现象啊!只要我们勇于探究,不但开发,才能了解更多!
【第2篇】
上课了,刘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数字题“50+50=?”我们异口同声地说:“等于100。”我心想:“这是上数字还是上作文?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呀?”
老师说:“50毫升水+50毫升酒精=?”大家东张西望,什么都没有说。老师又说:“我们来做实验吧!”老师到隔壁房间拿了2个量筒、一个空杯子、一瓶医用酒精。并让万锐去倒半杯自来水。
第一次由王泽晞和龚子函往1号量筒里倒水,龚子函先用指甲壳对准量筒上的50毫升,王泽晞蹑手蹑脚地倒水。老师专注地看看有没有到50毫升。老师说:“停!”王泽晞立刻停止倒水。“刚好50毫升。”老师说。老师又让肖睿和张天宇往2号量筒里倒酒精,肖睿还是和龚子函一样用指甲壳把50毫升的地方按住,张天宇把酒精倒下去,也刚好在50毫升的地方停留。
水和酒精倒好了之后,刘老师叫我们每个人摸一下量筒,装酒精和水的量筒都冰凉冰凉的。老师说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老师把水倒进了酒精里,冒出了成千上万的泡泡,最后的答案是96毫升。
刘老师说原因是:水分子小,酒精分子大,一部分水分子钻入酒精分子的空隙里去了,所以少了4毫升。
这节作文课真有趣,有趣在我们学到了新的科学知识,并且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