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一种修行
第一篇:
修行是一条路,而路的尽头是智慧.佛说:修行是走一条路,一条通往我们内心最深远处的路.而在这条路的尽头,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够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真谛.
生活是一场修行:每一个爱你的人,每一个恨你的人,每一个你爱的人,每一个你恨的人,无论是爱之深,抑或是恨之切,他们都是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他们都在“帮助”你成就、完全你自己.修行是痛苦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更何况修行本身这个概念就足够痛苦了.因为它意味着你不得不自己去面对种种“不愿意去接受”的局,并咬牙去接受,经历拷打,完成自我的升华.修行的道路上,没有失败者也没有成功者,只有一段又一段各式各样的生活,无论哪一段,都足够绚丽多彩、苦乐参半.
生活之修行在于舍得.有舍方有得.试想:得非所欲,舍亦非所愿,该是一种何堪的心伤.
生活之修行在于承受.生活需要承受,只有不断地承受,我们才会不断走向成熟,收获生命的欣喜.承受,使我们走向美丽和成熟;承受,更加彰显出生命的辉煌.
生活之修行在于坚持.没有谁会知道明天的样子,也许是今天的复制,也许是昨天的粘贴,但是既然你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吧!
生活之修行在于包容.行包容他人之举,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他人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只有领略到了其中的滋味,真正地拥有那份广阔的心胸,那份坦然,那份自然,才是真正的踏上了修行之路!
生活之修行在于淡定.生活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我们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有过快乐,也有过痛苦;有过狂风暴雨的摧残,但也有过艳阳高照的沐裕面对这些,我们无需大喜,也不必大悲,因为这本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需要用一种淡定的心态去面对.
生活之修行在于超脱.我们所处的世界,车水马龙、霓虹闪烁、香车美女、别墅洋楼、鱼翅燕窝、鲍鱼熊掌.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面对这一切,人们便不能自己地浮躁起来.似乎我们什么都想得到,似乎这些在我们心中都是最美的.那我们的心灵呢?我们应该让它安静下来,还它美丽.只有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才能找到幸福和快乐.
生活之修行在于感恩.感恩生活,感恩网络,感恩朋友,感恩大自然,每天,我们都应以一颗感动的心去承接生活中的一切,因为我们毫无残缺的活着!
修行有很多内容,特别是今天,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人类比任何时候都要经受更多的`诱惑.如果不能有一个正确的是非标准,不能有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我们都随时可能成为欲望的奴隶,从而在人海中迷失自己.因此,每天每时,我们都要记住:我们是在进行一场修行.
第三篇:
看电影,应当在电影院看。在电影院,电影才能按照导演的心思,按着导演要的节奏进行。你或者心急火燎地想去洗手间,那么便只得错过些桥段,等你回来了,错过的部分也不会重映;或者你不敢看其中某些恐怖场景、不忍看什么伤感场面,可是坐在电影院了,你就没法去拖动进度条,没法改变节奏,只得坐在那儿,一点一点地看,除非,离场。
生活就像看电影,命运如同导演。可是没有预告片,没人能告诉你情节大体怎么发展,谁和你对戏,有什么戏份。甚至虽然你是主角,但也没法拥有生活中所有电影主角都有的主角光环,笼罩着你一直大难不死。所以,人生苦短,而且坎坎坷坷,谁也不知道谁会交待在哪儿。
我不太敢去医院。
医院是一个复杂的地方。人在医院出生,也大多在医院死去。我不学医,虽然报酬优厚。我怕对人体太了解以后,生命的模样和意义会面目全非,而我无法承受。待在医院,见多了哭哭啼啼,见多了垂垂渐暮,见多了生离死别,会变得麻木吧。
当一个人长到18岁的时候,世界开始改变。
成年了,会开始不断的思考,思考生命,思考人生;成年了,爷爷奶奶们也都老了,常常生病了,会有种无力感;成年了,以前的很多同学、朋友差别都大了,想要奋发努力,有个好的生活;成年了,看的书啊电影都多了,接受的教育、思想更多了,听了、看了别人的人生,总难免想想自己的。
生活,真的是一种修行。不断的洗礼,找寻活着的意义。
戏如生活,生活如戏.我们每个人既是自己生活的导演,也是一生的主角,而如何以自己为主角,导演一部精彩的生活之剧,关键在于各自的修行.
让我和你一起踏入修行之路,一条通往人类内心最深远处的道路.而在这条道路的尽头,我们就可以找到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够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真谛,使我们的生命达成充满了喜悦的圆满状态.
修行路上你和我:
花开结果,即是菩提.如果,我们能学会用一颗佛心来感悟生活,那么在尘事中,你就会慢慢地修炼成一朵花,生活就会变得幸福快乐!
第二篇:
生活就是修行_修行得到生活修行在世俗人们眼里是宗教界人士的事情,其实不然,所有生命从诞生那一刻起便开始修行,直到神形具灭方才休,更有甚者形体虽灭仍不休,企图借壳修行或或成功借壳修行.古人曾对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争论不休,其实善恶本无根,皆因修行定.更何况世间事本无善恶、对错之分,只有正反、阴阳之别.记得*曾说过:”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左中右”是怎么来的?来自“游戏规则”.我们不竟要问,到底是谁制定的“游戏规则”呢?“游戏过则”不过是群体智慧的结晶而已,是随着社会文明,思想进步而逐渐衍生与发展起来的,任何*的“游戏规则”终将在历史的舞台上灭亡.家、国、天下皆有各自的游戏规则,而且这种规则是潜移默化的,是与时俱进的.先有规则,才有了善恶是非、好坏对错.善恶本无根,按游戏规则修善得善,修恶得恶,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的道理.一个人有一个故事,一个人是一本书,一个人做一次导演,都各自演绎着自己的生活.生活就像一座绵延起伏的大山,都有各自的顶峰与低谷,海拔的高低、陡峭与平坦都是各自的选择与造化,而选择与造化都是修行的必然结果.生活就是修行,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便接收来自外宇宙的能量与信息,不断地改变与塑造各自的内宇宙.自然是奇妙的,一树结果,有酸有甜;一娘生子,有愚有贤.修行是内外宇宙信息与能量交换转化的一个过程,各自的差异便形成了大千世界.修者——改变也,行者——实践也,修与行是生活不断自我改造的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在“游戏规则”的绑架之下进行的.如果给生活描绘出轨迹,就会发现生活的轨迹并不是线性的,而是迂回曲折羊肠小道.我们各自沿着自己绘制的羊肠小道上山、登峰、下山.
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书是什么?是前人行万里路留下的足迹,是前人的故事,是前人思想的精髓.读书固然重要,且读书是最有效的修行方法之一,十年寒窗苦,可重走历史的足迹,借助前人的肩膀,我们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但书是路径,既然是路径,就会有泥潭与沼泽,从古到今,读书的人不少,但能绕开泥潭与沼泽的人不多,而更多的人则是被路径绑架,或呈现出路径依附效应.鹦鹉学舌非真懂,知了鸣叫非真知.读书要进入书的内心世界,文字乃心声再现,要领悟书的心声.带着思考与批判读书,及时避开泥潭与沼泽,不断修正与改造自己.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是在不断的修正与改造中度过的.什么样的修行得到什么样的生活.而对于思想顽固、愚钝、麻木不仁之辈,庄子在《庄子·田子方》中发出这样的感慨“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生活就是修行,修行是积累和营造 “胸中日月”,通过实践行动积累和创造 “人间天地”的一次旅行;修行可以达到意识的清静,不受任何系统,组织,形式的约束和影响;修行是从迷到觉的一个过程,修行的彼岸是觉而不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