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正在窗边读书,忽听得窗外一阵轻轻的淅淅沥沥。细听,才察觉到,那是一场春雨,悄然而至了。静谧之中,那雨声,时而觉得很淡,时而又觉得很清脆,像极了一曲优雅的轻音乐,弥漫在整个空间里。我似乎感觉到在这曼妙的乐点声中,路边的草地上又有几朵小花新探出头来了。
不由地,想到了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句诗。小时候,背这样的诗,常常只是觉得念着顺口,听着好听,意思虽然都懂,可总找不到种真正投入诗的感觉。此时,却突然能感受到那意境了,不禁心中一阵暗喜:绵绵细雨,夹杂着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滋养降临人间。她的脚步又轻又细,使人难以发现她的踪迹。但像杜甫这样爱她的人,却总是能感受到她的到来的,他竟已预料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景象了。我想他听得见,在春雨静静的呵护声中,在某个不经意的角落间,一朵受滋养的花儿静静绽开的声音。
花开有声,实然也。春雨博爱,自有花儿领略其意而开放,自有人领略其意而细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经典,其实亦是一种博爱的礼物,人人诵之,人人习之,品味之时,是否能突然听见它让自己内心的花朵开放的声音呢?
想着想着,目光不知不觉回到了手中这本《目送》上。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对这种风格清新质朴,内容含蕴深远的散文感兴趣了。一篇篇短小的故事,常常能读得人眼前一亮,像是找到了什么自己寻找了很久的东西一样。也许,是因为现在对自然、对人生的领悟更丰富了:一场春雨,一朵小花,都能带给人去思考、去体会的欲望。这样的经历、感悟一积累,读一些散文时便会有共鸣了,经常会在品读过程中,冒出一些连自己都感到惊讶的想法。这种阅读过程,想必就是倾听自己内心花开的声音的过程吧!
渐渐地,我感觉自己已听不见雨声,脑海中只剩下了对一篇篇散文内容的无限回想。我仿佛听见了自己内心花开的声音。
不得不说,倾听内心花开的声音,其实是一种享受。心中的花种越多,享受得越多。此时,恰好读到了《蔚蓝》这一篇。初读前部分,不由地为龙应台的习惯感到有些惊讶:“难入眠时,乱翻古籍,常得意外,自然更为难眠。”一个已然在卧的夜晚,偶然注意到一句诗中的“蔚蓝”一词,竟然能专门起床研究半天。若是换做常人,恐怕读几遍都难以注意到这一点吧。不过仔细一想,也便释然了:作为一位大作家,她对有些东西会有着不同寻常的记忆与感悟,所以往往轻轻一点,便能在她的心里激起阵阵涟漪,进而给她带来如内心花朵开放般的惊喜与满足。心中已有丰富的阅历,以至于对外界有着足够的敏感,让身边的很多事物都能激起内心花朵的开放,带来聆听花开声音的享受,这,也许就是培养心灵之花的最高境界吧。有些惭愧地讲,我还真暂未达到如此之境界,不过这样的一次阅读经历,却已在我心中又埋下了一粒花种,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听见,她开花的声音。
心中的花种越多,花开的音符也越多。而这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自然是需要有机地串连在一起,才能汇成一曲最美的乐章的。近日,读了一篇周国平的散文,看到其中一个句子时,顿时感觉心头一亮。那是关于对人生问题的思考的一句话:“不同的人,不,同一个人可以引出不同的结论。也许,困惑正在于这些彼此矛盾的结论似乎都有道理。也许,智慧也正在于使这些彼此矛盾的结论达成辩证的和解。”诚如是,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看待事物的角度也越来越多,读一篇文章时产生几种似乎矛盾的看法也是常有的情况。但,如果从最智慧的高度去看待这一切,各种想法自然就可以得到恰如其分的包容、理解与融合了。想到这,心中不由地一阵小小的惊喜,赶紧又翻开接下来几篇文章试着读读看。周先生的文章,是有一定深度的。我尽可能地利用着我所有的阅历去体会他的想法,时而肯定,时而存疑,时而反思,时而惊喜。我突然感觉到,自己似乎可以驾驭这种多元融合的思维方式了,我又一次倾听了自己内心的花开之声,不过,这一回,是百花齐放的声音!
所有的经典,每每读完,合上书,心中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确实,这种内心花开的声音,是心灵的悸动,是灵魂对新事物的探求,她让人不断地去提升自我,去发现新大陆中的快乐。我热爱着,并享受着,倾听内心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