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酒足饭饱后,同岁的隔壁邻居总会携扶着年迈的祖母下楼散步。穿过马路,走到附近的公园,一路上笑声宴宴,耳语不绝。夕阳西下,两抹相持相行的身影被越拉越长,镀着金黄色温暖的光,渐行渐远。
真正所谓的天伦之乐,所谓的爱老敬老,大抵如是吧,以一种温润柔软,细水长流的方式温柔着老人的季年时光。
去年冬天,恰好是南方惯有的雨雪天气,半溶而下的雪粒的冰凉中带着蚀骨的潮湿。轻微的米雪漫过天空一路消融,落入行人手中,衣上时,已 是半雪半水的固液共存态了。清晨的车站门口,哥哥手上装着各种锅碗瓢盆的行李叮当,全都是奶奶硬塞进去的。
难得回一趟家,难得一同团圆的哥哥难得地向旅游公司请假回家驻留了几天,看一看奶奶,看一看父母。但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他眼下又该告别离开,四处奔波了。七点半的大巴,奶奶不放心,早早地硬是跟着我一同和哥哥来了车站。
“奶奶,真的没事,我又不是第一次去海南,况且你的脚不好,天又这么冷,真的不必这么麻烦跑过来送我。”
“你这么一走,又是三五年不回来,来车站看一看你才放心。”
看着奶奶渐渐黯淡的目光,哥哥顿时如鲠在喉,心内有愧,沉默地把奶奶拉到候车区的空座位上,放下行李,便独自跑出站门口。顷刻,他便拿着几个纸袋快步小跑着回来,脸上带着一个大大的微笑。
哥哥朝奶奶递过纸袋,“奶奶,你那么早跟着我过来,都没来得及吃早饭,快趁热吃吧,里面是粥和烤地瓜。”外面下着雨夹雪,寒风猎猎刺骨, 只出去一趟,哥哥的羽绒外套便覆上了一层凝重的雪水,可装早餐的纸袋却滴雪未沾。
他边打开纸袋,边从里面轻轻拿出粥盒和地瓜,边娴熟地打开粥盖,用勺子搅拌几下,然后再递给奶奶,"小心烫。“奶奶一脸开心地接过,一口一口吃的很认真,像个小孩。哥哥一边又仔细地剥起烤地瓜,每一层焦黄的皮被剥离瓜肉,空气中便迅速氤氲起袅袅雾气,貌似很烫地模样却被他轻松地应承过去,最后留下三分之一地皮裹在纸袋之下,一并递给了奶奶。
我坐在一旁,并没有参与故事的发展,却很真切地看到了哥哥一举一动之下认真仔细的神情和奶奶目光中像小孩一般的欣喜。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也没有显然表于口中的情感,但在悄然中,感受到了哥哥对奶奶所有表现在行动上的敬爱。和邻居与她奶奶一般,都是以一种沉默寡言却温暖持久的状态,呈现出一种晚辈待于老人最真诚走心的尊敬。
人们常言于口的“敬老”,并非对待老人,便都是相敬如宾,敬于高高之上,而分外加剧了长辈与晚辈之间的距离感。那些住着儿女重金所买的大房子,吃着八珍玉食的空巢老人,整日被子女给予的物质所“敬着”,逢年逢节被儿孙在电话那头以“官方”的节日祝福所“敬着”。晚辈所为一切,初衷的确出于尊敬长辈,可这样形式大过内容的“敬”,又显得太过“廉价”,太过疏远,总是缺少了那么些许温情。而往往这些许的缺少,便是老人真正渴望的全部。
敬老,敬爱老人,更侧重的是爱,以一颗赤子之心,坦诚相待。无需多言假善于物,因为,再美的语言与物质也抵不过真实的行动与真情流露。何必表达得浮夸张扬,静谧之中,细水长流,真心敬爱,便是敬老。愿我们对待年老长者,能够默然爱之,寂静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