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住在余姚的农村,村后有一条小河,通过一个泵站与姚江相通,泵站建在姚江的堤坝上,堤坝下是一片外公的长长的菜田。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每次到外公家做客,都要到泵站周围玩一会儿。那时小河两岸杂草丛生,小石子胡乱地散落在杂草之间,没有一棵挺拔的树,只有叫不出名字的几株小树,弯弯扭扭地立在河岸边。水有点儿浑浊,长着成片的水葫芦、绿萍,到处漂浮着塑料瓶、泡沫碗和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偶尔看到一些小动物的尸体漂在水面上,让人掩鼻而过,再加上蚊子、苍蝇在头上盘旋,我心中就想:这小河简直是一个天然的大垃圾场嘛。小河上的泵站也是简陋至极,一座年久失修、满是裂纹的小水泥房,一扇锈迹斑斑的破铁门虚掩着,小窗上的铁条断了好几根,玻璃也掉了半块下来。推门进去,泥泞的地面上放着一台大电动机,上面的油漆已经无法辨认颜色了,露出了爬满绿锈的铁壳,包电线的胶皮也剥落了不少。黑黑的抽水筒一半陷入淤泥里,让人无法辨认。周围的堤坝长满杂草,像我这样高的小孩子躲在里面,别人一时肯定找不到。堤坝很窄,只允许一个人慢慢通过,如果稍微加快点脚步,可能会脚一滑栽倒进水里,让人提心吊胆的。堤坝下外公的菜地年年收成不好,只要一下雨,菜地马上变成水洼地,菜都被浸泡得腐烂了;几天不下雨,菜就又被晒得萎靡不振,外公只能人工担水浇菜,真是辛苦极了!雪上加霜的是“菲特”台风引起的大水,倾盆大雨下得没完没了,一连下了好几天。小河水位暴涨,眼看马上要淹到周边的菜地了,外公就用抽水泵日夜不停地把小河里的水抽到外面的姚江里。可是奋战了几个昼夜,最后菜地还是被淹了。因为姚江水位不断上涨,窄窄的堤坝没有抵挡住水流的冲击,冲出了一个大缺口,洪水呼啸而来,很快就把菜地、附近的村庄给淹没了。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经过大水的洗礼,第二年市*开始实施“五水共治”这一工程。听外公说:五水共治就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个方面,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我们这里主要是河道清淤、河岸美化、堤坝加高加固及泵站的改造等一系列工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我又到外公的菜地去玩,眼前的变化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还是原来外公种菜的地方吗?弯弯的小河水面上波光粼粼,几只鸭子在水里悠闲地嬉戏,不时把头探到水里去觅食。小河两岸用方形长条的石块砌成了大约半米宽的小路,路边种着高大的树木、造型各异的灌木,还夹杂一些色彩斑斓的鲜花,蜜蜂和蝴蝶正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呢!河边的白墙红瓦房是干什么的呢?难道这里住人了?我有些纳闷,等走近一看,原来是新造的泵站,刚想推门进去,没想到铁将军把门。我踮起脚尖从窗口费劲地向里张望,一台锃光发亮的大机器放在屋中间,墙上的工具盒挂得整整齐齐,各钟铡刀开关擦得一尘不染。周围的堤坝加高很多,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去,杂草不见了,上面加宽不少,可以容两个人并排行走。站在坝上,我看见外公的菜地一片翠绿,玉米迎风梳理着她的长胡须,扁豆藤攀爬在竹竿上,开出粉红的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一畦畦的小青菜整齐地排列着,就像绿色的小精灵一样诉说着菜地的故事。外公笑眯眯地一边打理着自己心爱的菜地,一边絮絮叨叨地说:“五水共治后,河水变得干净了,河里鱼儿变多了,排水设施完善了,我种蔬菜方便了很多。晚上,河边散步、聊天的人和钓鱼的人也多起来了。”
听着外公的话,看着这农村一角的改变,我想:五水共治真的给市民带来很多便利,这真是一项有意义、一举多得的惠民工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