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暗社会,金钱至上——读《欧也妮.葛朗台》观后有感
在“人间喜剧”的大标题下《欧也妮.葛朗台》无疑是巴尔扎克笔下最成功的悲剧之一。这本名著在烟火凡俗的生活中通过刻画“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有声有色地演出了法国社会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以及其对社会生活和普通人心灵的影响。
小说以交代老葛朗台的身份开篇,他是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起家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利用革命情势和种种手段让自己的财产暴增。可如果说他的财产数可以与群星的数目比肩,他的吝啬程度就可以与海洋的深度相提并论。他曾是木桶匠,而在有了万贯财产之后,他仍住破房子,从不买蔬菜和肉,甚至亲自修理家中大面积损坏的楼梯。这一切荒谬的做法,都是为了一个更荒谬的目的——省钱!随着书页向后翻,阅读着巴尔扎克对他的句句描写,我竟因他的吝啬而起了一身冷汗!他是此书最典型的人物,揭露了金钱对人的思想灵魂的深度腐蚀和摧残。
本书中,作者虽然只对老葛朗台的吝啬滑稽进行精写,但其他出场的人物如克吕绍一家“这三个人都在吸鼻烟,早就不在乎淌鼻涕,也不在乎玷污褶皱发黄的棕色的翻领衬衫的纹饰”和德.格拉散一家“衣着一律马马虎虎,完全不配套,一点不光鲜。大家不知不觉都不再关心衣服要穿给别人看,而留意一副手套的价格”“这种马虎和克吕绍一家的无忧无虑十分协调。”寥寥几笔,从初到的巴黎人沙尔的视角,字字含讽,交代了外省的“贵族”们败坏的生活方式。在外省这个世界,金钱是主宰,为了金钱,银行家和公证人两家都争抢着牺牲自己的掌上明珠的婚姻,让宝贝儿子和并不美丽,对他们毫无吸引力的欧也妮共度余生。可笑的是,几位德.格拉散少爷和克吕绍少爷竟被金钱的金光所晃坏了眼,同样争抢着向欧也妮献殷勤。不论老少,他们抛开真正的幸福,把一切踩在脚下,用尽手段,只为拥有数不尽的金路易。而最典型的吝啬鬼老葛朗台,甚至整个人生的信条就是“看见金币,拥有金币”在这群人的眼中,金钱,利益就是通往乌托邦的钥匙,他们在短暂的一生中,被金钱的光芒所吸引着,财源在哪里,他们就去哪里,分秒不放,与金钱打着游击战。看似他们一直享受着金钱带来的奢华,实际上,金钱束缚着他们的行动,支配着他们的一生。我又要说到老葛朗台了,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竟是到阴间找女儿要账。难道这样还不能说他的生命被金钱支配着吗?
以上是对那些已经屈从于金钱的人物赏析。此外,金钱还用它华丽的躯体,诱惑着其他本性纯洁的人。沙尔从故事开始的那个“得知父亲的死讯哭的死去活来的善良青年”转变到小说末端“把父亲的债务与自己撇清关系”的同他以前的葛朗台伯父一样的,以利益至上的冷酷商人,其根本原因就是他未能抵挡住金钱的诱惑,最终被金钱所支配了灵魂。本书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是他的女儿欧也妮。这个可怜的姑娘被极度吝啬的父亲所压制,在阴暗而又忧郁的环境中成长。她一生都笼罩在父亲的阴影中,在遇到沙尔之前,除了母亲和娜侬,其他对她表示关心,对她示好的所有人都是觑觎她父亲的财产。“她本是为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而生的,却没有丈夫,没有孩子,没有家庭”这要怪谁呢?难道只怪她的父亲?怪沙尔的冷酷?怪德.格拉散一家和克吕绍一家的拜金?似乎他们都是酿成这场悲剧的因素。然而人是环境的产物,作者赋予了这群人生活的环境:一个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失去了人性的世界,是没有生气与爱的世界,人的思想道德大都被锁上名为金钱的枷锁。欧也妮的纯洁高尚与时代风气相忤逆,纵使她是对的,也遭不住败坏潮流的湮没。金钱虽没有支配她的灵魂,却间接使她本该璀璨快乐的一生变得无比悲凉。
《忏悔录》中云:“追逐的金钱是奴役的工具”。在本书中,无论是哪一个外省人,都被金钱直接或间接地支配着。众多提线木偶却天真地以为自己支配着金钱,少部分心境尚未蒙上利益尘垢的人要么屈服于金钱的诱惑,要么只能坚守灵魂纯洁而与时代处于对立面,最后身心遭到严重伤害。
“没有哪一艘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广阔的天地。”巴尔扎克先生通过这本书将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免引起了我对金钱地位的深思。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所拖住。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地掉入社会的大染缸中,但纵然外物浮华,世间物欲横流,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坚守内心的净土不受侵蚀。“奇花初开,矞矞皇皇。”作为奇花的我们,一定要让金钱为吾所用,永远不被它所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