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隆冬款款走来,年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俗话说:大人望插田,小孩盼过年。小孩盼过年主要是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有压岁钱出,有烟花爆竹放,还可以感受浓浓的年俗。
我的家乡在衢州市龙游县白马村,这里过了农历腊月十五,村里人就纷纷开始打糍粑了。打糍粑的场景可以说是一副壮观、和谐的风景画。往往三五户相邀,将浸泡好的糯米用大锅大灶、干柴猛火蒸。一会儿功夫,蒸笼里的糯米就热气腾腾,香飘满屋。趁大人将蒸熟的糯米倒到“地窝子”里的一小会儿功夫,小孩子们便抓上一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地窝子”里抓了出来解馋。接下来就会有几位年轻力壮的青年各持着一根木棒围着“地窝子”,快、准、狠、稳地杵起来。“嗨——哟!嗨——哟!”我们也蹦蹦跳跳,口里也跟着“嘿哟”。不一会儿,粒粒糯米饭就变成了白色黏糕,再做成一个圆圆的大饼。喷着香味热气腾腾,据说这是象征着团团圆圆,圆圆满满。
大年初一,要算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一天了。这天小孩子们一大早就起床了,跟着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挨家挨户去拜年。每到一家就会说些吉祥的话,主人听后,就会露出笑脸,一个劲地跨我们乖,然后在拿出一大堆零食各种各样的都有,给我们每个人都装上满满一口袋。有时,到爷爷奶奶家拜年,叔叔婶婶便在一边哄:“拜年可不是嘴上说的,拜年是要拜的,不拜可就没有压岁钱拿了哟!”一听到有压岁钱拿,扑通一声跪倒一大片:“祝爷爷奶奶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此时,长辈们都笑得合不拢嘴,我们拿了压岁钱也乐得合不拢嘴。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家乡的年俗也越来越丰富了。除了传统打糍粑,还有贴窗画、贴对联、请灶神祭祖先、挂灯笼……过年外出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其实,老百姓一年四季都象在过年!
【第2篇】
每个家乡都有年俗,我家乡的年俗也很有趣哦!年夜饭,守岁,贴对联,放鞭炮…
我有一天问爸爸:“贴对联的来历是什么?为什么要贴对联,对联应该什么时候贴?”
经爸爸所说,贴对联,中国传统年俗。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和对联。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一些美好愿望。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今年春节前,我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时势安泰蔚景象”意思是“时局平安祥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下联是:“猪年如意获丰收”,意思是“希望在猪年里一切事情都如意并且有很多的收获”。
我一共写了四副对联,写好对联,我迫不及待的要爸爸带着我贴在了大门上,还有的带到爷爷家贴了起来,看着我自己亲手写的对联心里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