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嘛?你们体验过农村的生活吗?留学网为大家准备了多篇田野趣事的作文,希望帮助大家了解有趣的乡村生活。
【田野趣事作文】
你去过乡下吗?体验过乡村生活吗?如果没有就听我给你们讲讲乡村的趣事吧!
你体验过种地的乐趣吗?前些天我和姥爷一起种地,真的很有趣!我亲手把一棵棵小苗栽到挖好的小坑里。开始,没浇水时,小苗像打了败仗的士兵,垂头丧气。当我在姥爷的指导下,给小苗浇水之后,不一会儿的工夫,一棵棵小苗就伸展了胳膊,抬头挺胸向我点头微笑呢!可真有趣!这就是劳动的乐趣。
乡村的趣事很多,可以无忧无虑地在田间玩耍;可以畅快地呼吸新鲜空气;可以找到许多的玩伴……我爱乡村,更爱这充满趣味的乡村生活。
【田间趣事作文】
夏天,正数太阳精力旺盛的时候,我和弟弟来到外婆家玩。
一日黄昏,我们闲着没事可干,便走出家门“闲逛”。当走到一块小水塘时,弟弟看见有只小青蛙在水面上来回游动,连忙对我说:“哥哥,我们干脆去捉青蛙吧!”我知道青蛙是受保护的动物,回答道:“这不太好吧,青蛙是益虫呀!”弟弟看见我这样,就提出把青蛙“捉了就放”的“政策”。我想了想,觉得这个法子还可以,就带着弟弟去田间捉青蛙了。
我们找到了一块水稻茂盛的水田后,仔细的搜寻了起来。
忽然,弟弟轻轻的对我说:“哥哥,这有一只大青蛙。”我蹑手蹑脚走了过去,一望,嘿,果然有一只绿色的大青蛙。它的头露出水面,眼睛瞪得大大的,看见我来了,还朝后游了游。这会儿用手可是捉不到了,看来青蛙还挺聪明。站在一旁的弟弟早已是按捺不住,便把凉鞋一脱,粗鲁的走下水。我担心青蛙会被弟弟这沉重的脚步吓跑,就不停的警告:“弟弟,轻点。”可是人长胖了没办法,轻不下来,弟弟刚走两步青蛙就“逃脱”了。
我们总结了一下这次失败的原因后,有继续搜寻青蛙。一会儿,我在前方的田埂上发现一只小青蛙。我本不想去捉他,可细细一想,蚂蚁再小,也是一块肉呀!我又下定决心:抓它!由于上次弟弟失败了,这次就该我出马。
观察了“地形”后,我选好抓青蛙的地点——田埂下的那块荒土,小心翼翼的走了过去。当离青蛙还有20厘米时我慢慢的举起右手,在缓缓向前移,快到青蛙上空时,我用力一捂......最后,你猜结果咋样。哈!当然是成功“抓获”。弟弟看了,又是嫉妒又是羡慕,也捉了起来。我把那只小青蛙轻轻的放进水里,又去搜寻了。
天快黑了,我们要回家了。我俩看看了看这块水田,依依不舍地走了。
【田野趣事】
昨天,我们去了一个果园,我和一个叫溜溜的小朋友一起下去玩。在车上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几只小鸭子,让我们激动不已,所以刚停下车,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走下来。可惜老天爷不赏脸,刚下来就飘起了毛毛细雨。我和溜溜便合成一把伞。
我们一起在田间的小路上走着,旁边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地,头顶上是一颗一颗的树。我们就这样悠闲地逛着,时不时地张望一下。
刚走到一半,雨点噼啪噼啪的掉落下来,毫不留情,下的可欢了!
“我们要不要回去啊?”我问溜溜。
“再过一会儿吧。”
于是我们接着走了一会儿,雨水毫不留情地拍打着我们的衣服和裤子,鞋子里浸满了沙子。
“回去吧,走了好远了,雨下得好大啊!”溜溜说。
我们赶紧回去,不过已经全身湿透了。
过了一会儿雨停了,我们决定去赶鸭子。
鸭子在前面走,我们在后面跟。他们绕了一圈又一圈,过了很久,一只鸭子突然发现了危险,他机警地扭过头一瞧,嘎嘎嘎嘎地叫了起来,其余的同伴听到了连忙逃进窝里不动了。我们哈哈大笑。
田间的事情可真多啊!
【田间的趣事多】
金色请来了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这美丽的季节里我来到了奶奶家的花生地。
那片三角形的地一眼望去,绿油油、密密麻麻的,像是为土地公公盖上了一床一尺多高的厚厚的被子。我走近一看,绿绿的叶子上有好几根尖尖的小刺,我抓起枝叶,一用力,拉掉了几片叶子,它的根却依旧深深地埋在养育它的土地里,好像不想离开它的“妈妈”。于是我把全身力气放到手上,紧紧地抓住它的秧一用力, 结果我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再往手上一看,一群“白花花的娃娃”出现了,让我笑得合不拢嘴。它们身穿又白又涩的外衣,剥开一看,大胖子白里透红,住在一个红红的“帐篷”里。我让爸爸妈妈猜谜语,说:“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他们有的摸摸头,有的捏捏下巴,冥思苦想,想来想去想不出来。于是我揭晓了答案:“是花生。”妈妈给我剥了一个花生,说“来,尝尝鲜。”我“嘎嘣嘎嘣”吃了下去,啊!又香又脆,非常好吃。
拔完花生,我们又来到了一片碧绿碧绿的红薯地。爷爷带我走进了这片绿色的世界。爷爷先把红薯秧一拔,地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地下就埋藏着我要寻找的“宝物”。爷爷拿起大虎扒,往地上一砸,再一翘,“宝物”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一个个被泥土包裹着的“娃娃们”出现了。它们有的像小人参,有的像肠子,弯弯曲曲的,还有的像小老鼠,在田间地头到处乱跑。它们表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上面还长着几根又长又细的“胡须”。可爱极了!
田间地头的趣事让我流连忘返
【关于田野趣事作文】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虽然不敢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来形容,但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来描述则不为过。在涉足社会之前,我们吃的米饭不像现在,能够经常看见饭碗里的谷子和稗子。我们也常问父母,谷子和稗子为何物?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父母与我们一一作答,但对稗子我们始终没有弄明白。
七十年代初,我们南昌、九江和上海的180号知青聚居武装连,迈开了人生的第一步。作为连队第一次全体出动下田干活的事情,是到秧田拔稗子,也是我们这一特殊群体和庄稼打交道的第一课。
据记载:稗子生于沼泽、沟渠旁、低洼荒地及稻田中,为常见稻田恶性杂草一年生草本。秆直立,基部倾斜或膝曲,光滑无毛。叶鞘松弛,下部者长于节间,上部者短于节间;无叶舌;叶片无毛。圆锥花序主轴具角棱,粗糙;小穗密集于穗轴的一侧,具极短柄或近无柄;第一颖三角形,基部包卷小穗,长为小穗的1/3-1/2,具5脉,被短硬毛或硬刺疣毛,第二颖先端具小尖头,具5脉,脉上具刺状硬毛,脉间被短硬毛;第一外稃草质,上部具7脉,先端延伸成1粗壮芒,内稃与外稃等长。
稗子是一种极像水稻的杂草。因为其似水稻,故人们在给稻田清除杂草时,稍一不小心就会使它从眼皮下溜过。这种草在初期的时候,是和稻子一起生长的,拱秧草的时候没有把它除掉,而且它长在稻子和稻子的间隙里,很难把它除掉,它就和稻子一起争着养分,争着空间,所以就必须把它拔出来。因此,从秧苗开始到水稻成熟的过程中,我们一直要用人工在田里不停地清除稗子。
那天吃过早饭,我们冒着寒冷,光着脚丫,小心翼翼地下到秧田,只见一遍绿茵茵大约十来公分高的秧苗,压根就分不清什么是稻子什么是稗子。因为稗子为了迷惑人们的眼睛,把自己装扮得和秧苗一样。也正是因为不好分清,大多数战士不知所措。这时,只见李彬连长,学者老农的样子,在稻田里仔细的查找,不一会儿,他就高高举起被拔出来的稗子,用那沙哑的嗓门对战士们说:“稗子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比秧苗细长,通常要比秧苗高出一些;二是梗部光滑带白色;三是梗和叶子开叉的地方不带毛(秧苗长着细细的毛毛)。”接着,战士们按照连长的要求,采取先看外观是否细长光滑,再看“胯裆”是否无毛的做法,把一根根稗子从秧苗中剔除、、、、、、
随着岁月的流逝,武装连的战友们相继奔赴祖国的大江南北,风风雨雨、历经坎坷几十年,现在已经到了安享晚年的年龄。每当我们回想武装连的时光时,大家一定不会忘记自己和庄稼打交道的这第一课,一定也曾用学到的这一知识,去鉴别那些是否当过农民的“东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