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包法利夫人》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浅谈《包法利夫人》

来源: 作文大全2022-10-15 15:26:20
导读:浅谈《包法利夫人》摘要: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源于自己总把自己设想成自己所不能达到的高度,在拥有丈夫关爱的时候不安于现状,躁动着自己跳跃的心,却被无情欺骗,而后的爱情...

  浅谈《包法利夫人》

  摘要: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源于自己总把自己设想成自己所不能达到的高度,在拥有丈夫关爱的时候不安于现状,躁动着自己跳跃的心,却被无情欺骗,而后的爱情却死于物质基础。把爱寄托得过高,把爱当做生命的一切,于是沉沦,于是落寞,于是只是选择死去。

  关键词:爱玛,爱情,悲剧

  这不是一本浪漫的小说,尽管他拥有浪漫的一切因素,如年轻美丽的女主人公、如那段不幸福的婚姻、也如负心的情人与悲剧的结局。然而这一切都不是为了让我们在梦境中麻醉自己,醉生梦死。他让我们面对现实,最最真实的现实。

  属于青春的时代,是属于伤感主义的时代。不幸和牺牲都将会拥有幻想的光环,照耀着那虚妄的年轻时光。而《包法利夫人》却熄灭了光环,令人看见底下黯然的真相。爱玛的美貌、爱情、忧郁、希望和绝望,甚至于她的死,都包容着同情和赞美,将其呈现眼前,便不要说别的了。这一切都缺乏热情和甜蜜,根本无法 去满足我们那些自恋的情结。

  有人曾提出过“包法利主义”,将其定义为人所具的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然而这已经完完全全诠释了包法利夫人的命运,多情与善感并存。她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因为她总是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最终因为“设想”和“真实”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跟循既定的逻辑,形成整个事件的因果的骨骼。可事情根本却又远远不只是一个定义那么简单,所有的一切就像现实一样,“设想成为另一个样子的能力”是一个十分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因果的骨骼上生长出血脉、肌肉以及那些丰富敏感的神经,也是决定它不是定义而是小说的全部理由。

  故事中爱玛是在修道院长大的女孩,遇到的第一个男人是其父母为之设定的,但爱玛天真地以为爱神受到上帝的旨意降临。天真的把自己定义为另外一个样子。

  能嫁给一个医生,该是有多么地幸福啊。于是她义无返顾,跟着一辆小马车,摇摇晃晃,颠簸着梦想,驶到那个她心中的神圣之地——教堂。

  那时候,他,而立之年,她,豆蔻年事。人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座坟墓,一颗年青跳动的心,却被装在一个宁静的城堡,是根本无法得到满足的。于是她开始了迷惑人生的意义,到底,“人生美在哪里”?渥毕萨尔的庄园,盘旋舞,穿蓝燕尾服的绅士,戴珍珠的年轻妇女,她发现,原来性命也可以那样的灿烂多情。回到家后,却面对着一个木纳的丈夫,一个冷僻的小园,她于是哭了。

  如一颗流星,赖出现了,他们谈论书籍,品味音乐,述说着世间的种种。她惊叹于他们的想法是那样的一致,他是那样的博学多才心思细腻,充斥着温馨与浪漫。爱玛开始了松懈,开始控制不了自己的心动。于是,修道院便“充满温情”。爱玛的感伤性格在此得到丰厚褊狭的营养,她对生活充满了无尽想象,“欢愉,激情,陶醉”开始在爱玛身边泛滥。在这些概念化的想象之下,蕴含较深又细水长流的日常生活,太过平凡与琐碎,以至于她会认为这是生活中的错误。

  当生活中充斥着遗憾与悔恨,她开始了埋怨,懊悔自己怎么将爱情交给了一个木头,而又偏偏不能弃之不爱。

  接着是鲁昂。她遇到了罗——一个诡异却充满魅力的男子,总可能为哪怕一点火星点燃爱的激情。于是爱玛跌入一个男人的诡计。她开端奔波于两个城市,乐此不疲。这样的爱是爱玛没有从未预见过的。“她根本就不知道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她把自己设想成另外的样子,幻想着自己在爱里醉生梦死,在爱里欢畅淋漓。

  但当她满怀希望与温暖,不顾一切只望远走高飞时,一封信断绝了她的一切,希望,爱情,或者幸福生活。

  恍然醒悟,原来,世界并没有她想象的美妙。

  那年,她已经25岁。在失望与被抛弃的双重折磨之下,她病得很重,天真的爱玛想着自己快要死去,于是微笑,渴望解脱。

  却没想过有一天,会在街上遇到了赖——这是上帝的恩赐,还是另一个让人胆颤的笑话?他们去巴黎——那个她梦想中的城市——他们在那里,一起陶醉于酒醉灯迷,花红柳绿。她变得更加漂亮,容光焕发,异常动听。

  小道,大路,他们漫步,奔驰,享受着阳光。她更加衷情于小绒帽,蓝色裙摆,颜色鲜泽的地毯,也许还有黄金镀的钥匙。

  于是钱财越来越少,她开始擅自签欠条,她需要金钱来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约会,为了自己的爱情!破产不可避免。

  月冷风高的晚上,她从公证人的家出来,狼狈不堪,一路辱骂那个妄图“玷辱”她爱情的男人。也就是那个夜晚,她说出了她最该说的话:我可怜,但是并不出卖自己。

  然而当一切的盼望都归零时,当法庭的传票达到时,尊严还有什么用呢?不如瞬间老去。

  包法利夫人的形象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的她单纯热情美丽纯洁,是张什么都没有的白纸,普普通通的农村姑娘,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后期的她却变成腐化生活的追求者,最后走向毁灭,是一个死于爱情死于社会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

  在修道院学习期间是她形象转变的开始,至少埋下了转变的火种。书里面的一切都吸引着他,或凄美或温暖的故事,使她产生无比向往在城市里生活,特别是在巴黎生活,幻想着浪漫的爱情奇遇。这本是所有少女的天性,或者说是人类的天性,任何文学作品表现的都是人类最初的欲望与幻想,我们可以去想象:人类若是缺少幻想,别的一切又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包法利夫人的少女情怀受文学作品感染一触即发,一发不可收拾,正是合乎情理之中。当然,那段不幸福的婚姻,自己的年轻美貌与呆板无趣的丈夫也是一切发展的缘由。

  另一方面,如同《包法利夫人》的副题“外省风俗”,包法利医生就是“外省风俗”的最好体现。他比爱玛更早登场,也更晚退场,是为爱玛的剧情演出序幕和尾声。这大约就是左拉所说的,“和谐的展开秩序”,命运的因素依着自然的规律渐次进入,逐步形成事端,又在事毕会留下影响。

  小说的开头便是幼年的包法利入学读书。他是一个老实、呆笨、心底淳厚、没什么见识但尽职守责的好孩子,乡村医生都是这么来的。他们巡游乡间,会的也就那么一点点东西,但却包治百病。若是治不好的,也不见怪,因为有上帝召唤做后盾呢!而医生的品格就是见证。其实像爱玛这样一个乡下地主的女儿,与好名声的包法利医生结婚,已是她的福分。

  再不会有更加出奇制胜的机遇了,除非出现神话,比如辛德瑞拉的故事。而性格严谨的自然主义向来不制造神话,他们从不企图扭转“普通生活的平常进程”,于是他们便也无法扼止爱玛,这一个沉溺在幻想中的女人,一厢情愿地制造神话。当然,他们同样无法扼止生活的进程不断地击破她的臆造的神话。

  爱玛,也就是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人物.她追求浪漫的爱情,奢华的生活,但这一切都不是她的环境给的了的.爱情与物质是成正比的,若没有物质基础,所演绎的就是悲剧,无论过程如何使人沉沦,结局都只有一个.是谁使她走向了绝路 。是人们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无门,还是自己对命运的臣服,最终导致了爱玛的悲剧,或许可以说是当时的社会逼得她服毒自杀的。

  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别,当现实于理想中的情况不同时,我们不应该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时,或许这是上天给我们一次调整心态的机会。在繁华和虚荣里,也许你会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拥有的,珍惜自己获得的,不要总陷入没有结果的幻想中,来虚度光阴。

  读罢《包法利夫人》,心中难免感慨万分,感叹着这个悲哀的女人,这个悲哀的故事,亦或者,是这个悲哀的世界。我们不能用稚嫩肤浅的眼光看待这本小说,因为那样,我们感受不到作者的想法、心思。这不是个浪漫的故事,所以不用想着可以在这个梦境中醉生梦死。他要我们面对的,是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在现实面前,我们只能折服,深深的折服。

  其实最后想想,爱玛的死,并非是个悲剧,我们说是现实赐死了爱玛,但如果爱玛还活着,岂不是更加痛苦,或许爱玛的死,是作者的慈悲,让爱玛解脱,远离那里。也许爱玛的灵魂就可以回到最初的日子,修道院、小绒帽、蓝裙摆……虽是自欺欺人,但爱玛或许就会明白,自己的命运,全都源自修道院的自己,把自己设想成另外一种能力,那种悲哀,那种无奈。

  参考文献;《包法利夫人》

  本文是出国留学网议论文栏目为您提供的原创文章,如果喜欢请收藏本站,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