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手推车》赏析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艾青《手推车》赏析

来源: 作文大全2021-07-04 09:49:54
导读:手推车[艾青]在黄河流过的地域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以唯一的*发出使-一陰一-暗的天穹痉一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

手推车[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

发出使--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选自《北方》,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1月初版)

赏析

1、 分析手推车的意象和本诗的思想。

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他是我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又悲怆的*,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神的哲理*启示。

2、简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诗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形象——手推车,进行艺术刻画,传达自己独特感受。

全篇分两部分:

一、围绕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

二、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痕”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本诗形式在音节的安排和意境的营造上基本重复(除词句和意象的不同),这种独特的简单反复结构,加深了诗作的气氛和感情。

灾难中国的诗情

──读《手推车》

边建松

20世纪的中国可以说是灾难中国。内战频繁,民不聊生,老百姓*;尤其外敌入侵,1937年爆发了抗日战争,战火最先在华北地区燃烧。我们可以想象出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在寒风中穿着灰旧的棉袄,挑着行李,去找一个理想的安居乐业之地。这当中,也夹杂有大量的手推车,这些旧时代北方人民特有的通工具。手推车上不止是载着全副的家当,也有希望、焦虑和无助的愤怒。

艾青的《手推车》就描写了当时的那个场景。诗歌只有两节,每节10行。我们看到诗歌上下两节在句式上有一直的地方,而且有几个句子是一模一样的,说明诗歌采用了复沓的手段。第一节首先写了手推车行进的位置“在黄河流过的地域”,这个地域非常广泛,而且在“--暗的天穹”的背景下流者很多:“无数”,但这些人都是异常沉默,因为可以听到独*发出的“痉挛的尖音”,这个声音是“悲哀”的,这种沉默中的悲哀既是人民的悲哀,也是zheng府的悲哀,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第二节则略微有些变化,突出了“在冰雪凝冻的日子”这个--冷氛围,作者以画家的笔法让手推车“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那一条条细线在被中国蔓延着,“织”着,但到处是战火,到处是欺凌,手推车没有停息的地方。我们读了这首诗歌,心中会滋生这样的呐喊:人民啊,除了“悲哀”之外,除了流之外,我们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取得幸福?──有的,那就是拿起武器,保家卫国。但作者没有把这层意思直接说出来,只是将感情压抑在心中,眼睛看着逐渐远去的手推车,也将愤怒一路撵过去。读者的眼中、心中一定也让这些手推车压出深深的印痕。

人民,祖国,是大诗人具备的情怀;而如何将这种情怀展示出来,则体现了大诗人的技巧。和当时描写人民苦难的诗歌相比,艾青只选用了一个典型的流生活的场景和道具,以小见大,好像一枚钉子一样锲入没有经过流经验的读者脑中,感染读者包括没有经历过战争苦难的我们。诗歌的意象不在多而在,由此可见。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艾青,就这样像我们贡献了一组应该永远记住的灾难中国的神意象──手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