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写元宵节的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
写元宵节的散文【一】:畅饮元宵节
元宵节跌进了满月的酒杯里,我也被意料之外的美事所恩宠。端起酒杯,我发现元宵节特有的花灯里闪耀着一缕绚丽的光芒,顿时我心田沉淀出了世界上最上等的琼浆玉液。
街道上处处闪耀着节日的喜庆,随风摇晃的红灯笼张扬地晒着主人的幸福。广场上到处是敲击着喧嚣,舞乐着欢乐的一对对情侣,那含情的眼神、不安分的手脚,就像情人节一样火爆。我想端起盛有元宵节的玉液酒杯,豪爽地一饮而尽。
热闹的元宵节容不下一点一丝的悲凉和孤寂。直到听到从KTV里传来悠远的歌声,我才拿定主意去狂欢一次。
美好的记忆在元宵节这一天更耐人寻味,我一本正经地告诉自己所有美好的记忆都可以轮回。我敞开如元宵节月儿般的心扉,让记忆的花絮去点缀心灵深处那汹涌不静的湖水。
元宵节把它的喜庆流到了我的酒杯里,一杯千年佳酿的美酒瞬间变得淡淡如水。我心的天地生长出了一朵清雅的、永不凋谢的元宵花。
元宵花欣喜追逐阳光,伤悲离弃枝头。在长明夜里,我对着元宵花尽情地翩翩起舞。也许尘世间的琐碎经不起我的翩翩起舞,随着一杯烈酒下肚,我所守望的情愫都迅速泛滥。我惊慌失措地将所有思乡的念头全部拉下。
有谁知道,元宵节的月儿到底能不能将我脸蛋上的汗水照干?
有谁知道,元宵节的月儿到底能不能把我书房里的油灯耗完?
元宵节的夜是一首不朽的诗词,而这首不朽的诗词里总会有我思家的凄楚,有我悄悄话语的倾诉。
在这月圆之夜,品味着月光的细致,思索着天空的高远,醉意朦胧间我依旧感觉我是个男人。今年的元宵节之夜,注定我又要独饮独醉,但我并不孤单。
一杯喜庆四溢的、香味十足的元宵节之酒向我轻轻招手,为了明天我不再酕醄大醉,我爽朗地将它一饮而尽。
写元宵节的散文【二】:诗情画意元宵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张灯结彩,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元宵节作为一年中最热闹的佳节,历代文人墨客都不凡描写元宵节的佳作。如明代的唐寅在《云霄》写到:“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如清代的董舜民《元夜踏灯》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清代的唐顺之《元夕影永冰灯》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还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节抒发爱慕之情。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这首词写的就是元宵节,语言回环错综,颇具民歌之风。女词人对旧日情人的忧郁缠绵之情跃然纸上,不因为别的,只是一腔浪漫的怀想而已。除此之外,古人描写元宵节的诗句还有很多,最著名的恐怕就是辛弃疾的那首《青玉案元夕》了,“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非凡景象;下片开头,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这句的大意是:我在人群里寻找意中人,望上千百次都不见,真把人急煞!我在无意之间一回头,却在灯火稀少的角落发现了她。《诗经·郑风》有《出其东门》一篇,首章曰:“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云。”在东门游春的众多少女中,独独赞赏后者一身素淡,格调高雅。这首《青玉案》与之类似,但精神境界更高。元夕灯市,犹如星海,吸引了满城仕女,衣香鬓影,喧阗不绝。是光、色、声组成的繁华热闹的世界。可是就有人不慕繁华,独立于喧华热闹之外的“灯火阑珊处”。还有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农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怎一个美字了得,真是无比的香艳,无比的奢靡啊!(小小的一个上元夜,发生过多少灯下相识两情相许的故事,浪漫……浪漫啊!在我看来,作为中国的情人节,元宵节更胜过七夕夜,也难怪我在这个时候大发思古之幽情了。李清照的名篇《一剪梅》可见一斑: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写得细腻而精致,温雅而柔和,堪称婉约派代表作品,她不愧为我历史上的女词人。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金黾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这首小词,借惜春伤春以抒怀。上片写春景。细雨如丝,烟笼杨柳,水流花落,春光将尽。眼前景色,惹人愁思。下片抒情。流光似水,浮生如梦。唯有酒中寻乐,醉里忘忧。表现了诗人的感伤情绪。
可惜遗憾的是,今年的元宵节没有依依垂柳相伴——特冷啊,柳树根本没发芽,天气预报说晚上还要持续下雪。所以,到今天晚上,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场面。
记得现在也有人写元宵节的诗句如:“蓝月无霜紫云轻,相聚楼台离月近,一阵春风化春雨,月下品茗细听琴。人生苦短须有情,偶遇相逢谢天命,时光如水珍惜过,感觉非常在于心。”爱也许是幸福的,也许是痛苦的,但却给生活增添许多的乐趣,给人生的情感许多体验,这何乐而不为呢?哦,还有一句经典的话呢,爱使人年轻。爱使你满脸如花,爱使你心有所挂,爱使你把痛苦轻刷,爱如你细品香茶,爱使你心态更佳。朋友,不必惧怕这来之不易的情感,那是你和她或者他在网络里用语言构筑的心花,是心与心的感应和灵魂的碰撞和交流,你不想也不会轻易失去它。记得在元宵节的这天还是借鉴用别人的诗词来做结尾吧:蓝月无霜紫云轻,相聚楼台离月近,一阵春风化春雨,月下品茗细听琴。人生苦短须有情,偶遇相逢谢天命,时光如水珍惜过,感觉非常在于心。每逢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曾经有孔尚仁曾为此专门赋诗一首:“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且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但愿今年的元宵节“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写元宵节的散文【三】:一个特别的元宵节
说起元宵节,人们自然会想到看红火、赏花灯、吃元宵,一大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围坐在一起,呈现出一派热闹温馨的场面。何况今年是我记忆中天气最暖和的一个元宵节。而我却过了一个特别的元宵节,因为我陪母亲在医院里度过。
自从结婚离开娘家十几年了。回想起来我是很惭愧,屈指数来,我竟然没和母亲一起度过几个元宵节。娘家位于一个寂静的小乡镇,我住在还算繁华的小县城。小乡镇正月十五极少办红火,母亲却从来没有来我这里过个一个元宵节。刚结婚那几年,每逢快到元宵节的时候,我总给母亲打电话,让母亲来我这小住几天,看看红火热闹的场面。可一接通母亲那边的电话,母亲就叹息道,正月十几怕有亲戚来走串拜年的,大正月的门锁了就等于堵住亲戚以后来往的交情。我放下电话,总是不理解母亲心里怎就想的那么多?
母亲其实是个性格开朗的人。爱说爱笑,爱看红火场面爱热闹。曾记得三十多年前,娘家小乡镇仅办过一次红火的欢庆元宵节的活动。母亲自告奋勇的报了名,参加了秧歌队。在正月十五那天,见母亲头上扎着红绸,脸上涂了红腮,嘴唇抺了口红,第一次见母亲装扮起来还真好看。母亲和小乡镇里的老姐妹们手舞红绸,腰上扎根绿丝绸,脸上洋溢着喜庆的笑容,随着锣鼓的震响,母亲欢快地扭动腰肢,母亲的笑脸是那么灿烂动人,想想那时的母亲是多么的年轻。
从此以后我打电话摞下了好几年。眼见近几年亲戚家大都远离小乡镇了,相互间拜年的人越来越少,而母亲却一年比一年衰老起来,那份牵挂在我的心中越积越厚。快到元宵节时,实在放心不下,便忍不住再给母亲打电话。没想到,母亲那边传来病恹恹的声音:疲困得不想去,很想在炕上躺上几天几夜。放下电话,我心急如焚,正月初七我离开母亲时,母亲还好好的。她知道我们初七要上班,那天早上五点就起了床,为我们打点大包小包吃的。临别时,母亲站在大门口再三叮嘱我们:年糕一回去要拿出来,小心粘在一块;粉条吃不完放在太阳处晒干,否则没几天会长霉点的……谁知我们前脚走后脚母亲就病倒了呢?
母亲一生吃苦耐劳,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们在家时还能帮母亲搭把手,等我们姊妹一个个长大成人离家远去的时候,家里的重担就只靠母亲一个人了。父亲是个文人,不善家务。近几年,随着母亲年龄增大,忧愁却不断涌来:大弟下岗,二弟常年漂泊在外,两个儿子成了母亲的心病,身体越来越差。母亲是个性格刚强且干活利索的人。每年置办年货花样齐全,而且做得很多。每当临走时母亲边给我们装东西边唠叨,城里卖的东西表面上虽然包装喜人爱,但吃起来味道很差,最主要的是家里做的吃得放心。
每逢年关,母亲总是守望在家门口,望眼欲穿。当见到我们,脸上立刻堆满笑容,腿脚也欢畅起来,总有那么多的嘘寒问暖,仿佛蓄满的水池一下子掘开了口。到了过年那天,母亲格外忙碌,屋里屋外、灶前灶后不停地转悠,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
清晰记得父亲在正月十三上午九点半打来电话,说母亲病重,躺在炕上不吃不喝已经三天三夜了,而且体温升至38度,到乡镇医院瞧了病,还是不见好转。我深知母亲是个刚强的人,病得不厉害是绝对不躺在炕上的。从医疗条件来说,乡镇医院与县城医院还是差距很大的。正当我急得团团转的时候,母亲打来电话,叮嘱我不用着急,她已经决定随父亲到县城医院瞧瞧。并不停地强调自己能下炕走路,他们坐班车过来。母亲的话音尽管缺少往日的洪亮,依然还是那样坚定。于是,我便心急火燎地给母亲联系医院,然后一口气跑到车站。
大约一个小时的焦急等候,母亲终于在父亲的搀扶下走下班车。见母亲脸色惨白,眼睛微闭,低垂着头,我心中顿时像刀绞似的,二话没说,赶紧扶着母亲去医院。经医生一番系统的辅助检查之后,母亲的身体没有什么大碍,只是患了重感冒,可能是长时间过度劳累引起的。我深深舒了一口气。回想起母亲春节期间忙碌的情景,眼泪禁不住涌了上来。《常回家看看》那首歌唱得是那么的深情动听,可当我们回到母亲身边时,却什么事也干不了,母亲总是不要我们插手,说我们一年到头工作辛苦,难得回家一趟,好好放松一下,别围在她身边碍手碍脚的。面对母亲的执意,我们作为儿女的就这样心安理得,丝毫没有感受到母亲的年迈和辛劳。
母亲住院后,我向单位请了假,日夜陪护在母亲身边。每天从家里烧好母亲最爱吃的,看着母亲慢慢地吃完,心中美滋滋的。到了元宵节那天,令人高兴的是母亲的体温恢复到了正常,可以下地溜达了。考虑到母亲身体虚弱不能吃元宵,晚上我做了一碗手擀杮子面,这也是母亲最爱吃的。母亲异常兴奋,眼里闪着光亮,不住地说,真好吃!这几天把你累坏了!看着母亲这样,我的心中又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是激动?是愧疚?没法去体会。晚上九点多钟,外面的天空中礼花灿烂。我扶着母亲走到病房的阳台前,母亲动情地看着,不时地指指点点,快乐的像个孩子。三十年前,母亲扭秧歌时的情景一下子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的眼睛潮湿了,情不自禁地握住了母亲的手。母亲的手很粗糙,厚厚的老茧让我的心中变得沉重起来。但我真切地感受到,母亲的手依然是那样的温暖,我霎时热血沸腾了……
写元宵节的散文【四】:元宵夜,墨笔湿了春衫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