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有诗云:“此心安处是吾乡。”周国平有言曰:“富人用金钱为自己的肉体铸造了金碧辉煌的家园,然而他们的灵魂却无处安放。”
苏、周二人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精神家园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归宿,而反观当今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社会,月入过万似成了每个人的追求,有房有车,似成了追求爱情的“前提条件”。在这个寻求物质享受的世界里,人人疲于获取金钱,却没有时间满足自己精神的需求。
而拥有足够财富的人果真就会比别人更快乐吗?我看未必。马云说:“我一个月挣几个亿,可我并不快乐。”足以见得拥有财富,并不一定是件乐事,但人们却只把这当成搞笑的段子来讲。即使富翁们像守财奴那样每天摸着“美丽的金洋,这样才让我心里暖和”,但这样的快乐难道是我们拼命挣钱所追求的吗?显然,这种被金钱奴役的守财奴式的快乐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有人认为只有物质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去追求精神上的家园。这是不正确的。
物质决定的“只是肉体的处境”,而不决定自己的精神的处境。梭罗独身隐居,著《瓦尔登湖》;道家顺应自然,追求自在逍遥;藏民一步一叩行至朝圣地……说他们物质丰腴实在太过勉强,而说他们精神充实则更有可能。支持他们的是什么?显然是他们充实的精神。
所以说精神充实可以弥补物质上的不足。
而事实上,当人们处于困窘之地的时候,更需要精神的家园。精神家园可以安歇困顿迷惘的灵魂,使它重新找到方向。
对作家而言,写作,获得别人的认可,让读者通过作品了解自己的灵魂,就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斯蒂芬金的首部小说,被拒稿30次;《哈利波特》被拒稿12次;《暮光之城》被拒稿8次。而这些作者在面对此等窘境时,并未消极沉沦,而是坚守他们的精神家园,继续写作,最终都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写出轰动一时的《笨蛋联盟》的作者图尔却因被拒稿而郁郁寡欢,最终以自杀结束一切。正是因为他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才酿成了这个令人痛心的结局。
我们应该回归本心,找到那个可以安放灵魂、寄托精神的家园,而人也将在对精神家园的追逐和坚守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