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杂说 亲子 小学三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三年级
作文来源: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三年级的作文,题目为:《亲子共读火热进行时——解读韩愈《杂说》第四篇《马说》》,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亲子共读火热进行时
——解读韩愈《杂说》第四篇《马说》
共读前
我和妈妈仰靠在沙发上,一个拿着《韩愈散文精品选》,一个拿着《儿童文学》,正津津有味的读着(好惬意呀!)。
突然妈妈抬起头问我:“
孩子,你学过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文章吗?”我放下《儿童文学》,笑着说:“韩愈的文章我到没学过,不过我听过韩红的歌——《青藏高原》,咯咯咯……”
“呵呵,还怪幽默的。那‘伯乐’和‘千里马’知道吗?”
我很自信地对妈妈点了点头:“Sure!这个我很早就知道了。”
“看,韩愈的这篇文章就是讲千里马和伯乐,很经典。来看看吧。”
听了妈妈的话,我迫不及待的把头凑了过去,我边看妈妈还边给我扫扫盲(补充课外知识):“《杂说》它共分为四篇:1、《龙说》,2、《医说》,3、《崔山君传》,4、《马说》。这篇就是《马说》。”
我小声念道:“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àn)。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共读中
妈妈问我:“你知道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吗?”
我有些迷茫的摇摇头。妈妈便对我说:“
那咱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吧!”“行!”“先来看看第一句,意思是:世上先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为什么这样说呢?后面这一句话给了我们答复:千里马很多,但伯乐却不多。所以……”
我没等妈妈说完,抢着说道:“哦,我知道:正因为伯乐不多,所以没有人挖掘到这些千里马。”
“咦?对了,对于下面这句,我要告诉你一个词组的读音,不要读错了: 骈(pián)死,它的意思是:和一般的马一起死去。咱们再来看看这一句的意思:所以即使有了千里马,也只能屈辱在马夫的手里,最终死在马棚里,是不可能成为千里马的。正因为没有人挖掘到他们,所以这些‘
宝石’就被荒废了。”“原来第一段话是这样的意思呀!”我感叹着,眼睛快速的瞄到下一行:“妈妈,这段有个多音字我知道:石不仅读shí。还读dàn。”
妈妈接着给我讲解:“哟,你懂得的还真不少!再看第二段:能日行千里的马,一顿可能要吃掉一担饲料。但是喂马的人并不知道他能日行千里,就当成一般的马来喂。孩子,你想想,这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这样就会使这匹马丧失一日跑千里的能力。”我想了想,说道。
妈妈点了点头:“你说的很对。来看看后面这一句吧:这匹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可因为吃不饱,力量不足,才能就不可能表现出来,想要与一般马一样都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还没等妈妈说赏析,我就惋惜的说:“因为没有好好喂养它,这匹才华横溢的马就被埋没了,真可惜!”
“不错,把我想说的话说了,加100分!”
“对了,妈妈,我有一个问题:第三段的‘策’用两次各是什么意思?”
“想知道吗?来,我给你讲讲吧,第一个‘策’字本是马鞭的意思,这里是役使。第二个‘策’用是本意,但它的前面有个‘执’,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这个好像以前读文言文的时候见过。嗯,我想想。应该是拿着的意思。”
“不错,答对了。咱们接着再来看看第三段,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喂食它,喂养不能让它充分发挥千里马的才能,马的哀鸣声又不能使人明白它的心意,人只是拿起鞭子对马愤愤的说:
‘天下就没有好马!’”听了妈妈的讲解,我叹息道:“这位马夫可不知道,他喂养其实就是一匹千里马,是一匹骏马呀!”
妈妈笑道:“正像你所说,韩愈也是这么想,看他在最后写道: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呢?还是自己实在不识马呢?”
共读后
听完了妈妈的讲述。突然,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妈妈,韩愈是不是用这段话里的千里马来比喻人才!比喻有些人就像千里马一样,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却没有人来发现这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反而将他埋没在了漫漫黄沙之中。妈妈,我说的对吗?”
妈妈点点头,说:“孩子,你说的很对。这篇文言文里,‘呜呼’的后面两句,反问句结束了这篇短文。作者不下断语,留给读者去思索,反而具有意余言外,余音袅袅的艺术效果。”“哦,我还没有发现这么多呢!”
我想想,提议到:“妈妈,我要把它有表情大声的朗读几遍,看看会不会背。”“好!我们一起读!”于是,朗朗的读书声便从我们家传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次的共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韩愈的这篇文章不仅短小精湛,而且寓意很深、波澜起伏。朋友们,你们读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