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华夏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墨染华夏

来源: 作文大全2021-10-11 14:10:52
导读:一滴墨刚浸完前唐的雁落平沙;又滴消着晚清的紫寥渔歌;现有勾勒着华夏的锦绣山河。墨锭,或圆柱,或扁方,黑油油,沉甸甸。可以这么说,墨融合着中国人的智慧,它不及四大...

一滴墨刚浸完前唐的雁落平沙;又滴消着晚清的紫寥渔歌;现有勾勒着华夏的锦绣山河。

墨锭,或圆柱,或扁方,黑油油,沉甸甸。可以这么说,墨融合着中国人的智慧,它不及四大发明为中国赢得世界赞赏的那么光荣,但却是国人心中不可磨灭的信仰。即使墨会给人一种稍嫌单一的感觉,没有朱砂,鹅黄那么亮眼,墨也会给人带来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于水墨画家而言,墨沉稳的黑色,恰巧刚刚好,过满则亏,这样才使其画作更具有古色古的韵味。古时,玄为墨,黑为墨,墨为玄。在中国古代,玄被赋予了许多神秘的色彩,而这种神秘的色彩蕴含着着华夏不朽的文明。这,便是墨的魅力。

古人云:“人磨墨,磨墨人,不研磨,不成书。”研墨的过程亦是修心养性的过程,而用墨更是体现一个人精神的最高境界。王羲之,中国古代书法大家,他书写一种美观流利的书法字体,人称书圣。而这书法大家要写得一手绝妙的书法,用墨便是关键,王羲之七岁开始练书法,他们家门口有一个水池,他每天练完书法,都会在次洗毛笔,日复一日的挥毫泼墨,纵使孤独、枯燥,但他坚持下去了,二十多年过去了,天天如此,他把原本清澈的水池都洗成了墨色,之后人们便把那池水叫做“墨池”。王羲之用墨多年,染上一身墨香,他每笔的顿挫,都饱含着一个用墨之人的精神境界,或许便是这墨香与他对书法的追求使他坚持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有道言:“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镂之。”王羲之秉承着滴水亦可穿石的信念,沿袭中华民族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似墨色般得坚定,传承华夏文明。

墨的制作工艺颇为不易,在宋朝赵彦卫《云麓漫沙》的有一段文字记载烧桐油制墨法:“迩来墨工以水槽盛水,中列盆碗,燃以桐油,上覆以一碗,专人扫媒,和以牛胶,揉成之,其法甚快便,谓之油烟。或讶其太坚,少以松节油或漆油同取媒,尤佳。”由此可见,墨的制造工艺并不易,但却有千千万万之人愿意为造墨这项工艺努力下去,他们不似工匠般的辛苦,却拥有胜过工匠般的凝聚力。似墨锭的制作过程一般,一块块,一团团,亦可成墨锭。华夏子孙也因此变得坚不可摧,而这也是他们最珍贵的精神。蜉蝣虽小,亦可撼树,这便是华夏千百年走来,支持中国最坚定的力量。

从春秋走来,你且看孔子如何记录所学;从汉朝走来,你且看司马迁如何书写《史记》;从前唐走来,你且看李白如何挥毫泼墨言其壮志;从晚清走来,你去看曾国藩如何勤能补拙。毫无疑问 ,或许他们在夜深人静的夜晚陪伴他们的是一杆笔,一张纸,一台磨。那宣纸上的墨迹,是他们精神境界最完美的呈现。墨,见证了所有文人艺术最巅峰的造诣,见证历史的璀璨。无论是春秋的战乱纷纷,前唐的太平盛世,晚清的日慕色穷。墨与其说是见证者,不如说是文化的传承者,勾连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

而千年后的今天,科技发展,人类进步,相应的人们总会摒弃什么。墨神秘的黑,却淡出了文化的舞台。它成为大多数人发展进步的牺牲品。或许有许多人会对墨有所向往,但却总是止步不前。鲜少有人会去思考,墨,代表了什么?传承了什么?近几年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传承中华文化的热潮,有许多传统文化都冲破了历史的禁锢,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而墨带着千年的文明和璀璨的历史走来。墨香也淡淡的弥漫在高楼之间。或许没有之前那么古色古香,但好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人们能够再次想起墨的韵味。

想看殊月挂在远山;想看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想看日升日落朝起朝落;想看墨色浸染霜华;想看华夏文明千百年不朽的传承;想看中华文明走向世界。让全世界知道,墨色浸染下的华夏,拥有多么璀璨的历史文明结晶。

墨染华夏,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望云外,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