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银川 岩画 初中初一
本文适合: 初中初一
作文来源:
本作文500字左右是关于初中初一的作文500字左右,题目为:《【暑期特别节目】探访银川——神秘的贺兰山岩画》,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暑期特别节目】探访银川
走进石头上的史诗——神秘的贺兰山岩画
现已至七月中旬,如若在洛阳必是热浪滚滚,“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的真实写照,而如今置身于宁夏银川,太阳虽也挂在天空中,却感受不到丝毫的紫外线照射,反倒如秋天一般凉爽,一阵阵的清风卷着沙土的气息袭来,不知不觉便让人精神一振。
坐在大巴车上,窗外的景色虽不像洛阳这种重工业化城市那么科技发达、处处高楼大厦,却比洛阳绿化更甚,一条路上满满的全是树,bRT通道上看不见半点垃圾,出了城市本来就不多的高楼已经“绝迹”,甚至连小平房都开始渐渐稀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的沙土地,地上满满的都是耐旱的绿色植物。这里天气不热但是空气干燥,路上稀少的行人大多数都是戴着防沙纱罩的回民,看不清他们的表情,整张脸上,唯一能看清的就是他们眼底那对远方的敬意。
顺着他们的眼神往远处看,是苍茫水接天的方向,天空中飘着一层雾,模模糊糊的也看不太清楚,只能依靠颜色的变化依稀分辨出一座山的形状。正在努力设想那座山的形状和名称,大巴车上导游姐姐的解说就时机正好的响了起来。
“同学们,现在都抬起头来,顺着车窗望你们的正前方看去,你们可以看到一座石褐色的山体,这座山脉就是精忠岳飞所作的诗句‘踏破贺兰山缺’中的‘贺兰山’。贺兰山名称来源于古代的鲜卑贺兰氏人曾居住于此。而鲜卑贺兰氏源于古代部落贺兰部。贺兰氏在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之后,融入汉族。贺兰山这个名称,最早见于记载的是《隋书・赵仲卿传》。隋朝开皇三年,赵仲卿为攻打突厥而出贺兰山。网上有一种说法,说贺兰是蒙古语‘骏马;的意思,这是非常错误的。蒙古人是13世纪的南宋后期才在外蒙古高原兴起后南下。而贺兰山至少在隋朝就已经得名,唐、宋时已成为名山。明显的时空错位。况且,蒙古语称马为‘毛勒’,漂亮或俊为‘高依’,所以俊马的蒙古语称‘高依毛勒’。根本与‘贺兰’毫无关系。所以,贺兰山一名是来源中国古代的贺兰氏才是最合理、最正确的。”
听完导游姐姐的讲词,我不由得恍然大悟,哎呀,原来这就是岳飞同志口中的大名鼎鼎的“贺兰山”呀!久仰久仰!
大巴一路直驶贺兰山,七绕八绕终于绕到了贺兰山脚,从车窗望去,山上光秃秃的,一棵植物都没有,山峰的山崚在阳光下显的锋利无比,如一把菜刀的刀刃一般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让人不寒而栗。真是座名符其实的“石头山”啊!在我的殷切期盼下,贺兰山近了,近了。越近就越激动,越近就越感叹:“啊!这贺兰山是有多高啊!”此时大巴已经一鼓作气跃上了盘山公路,这时候再仰头望向贺兰山,从半山腰开始就已经隐没在吞吞云雾之中了,隐隐约约,让人无法捉摸的透。相信但凡见到这幅景象的人都会不禁赞叹吧!
下了大巴,电瓶车又及时的赶到了我们面前,跳上电瓶车,我们一同赶往那神秘的贺兰山。盘山公路跌宕起伏,真和庐山有一拼呢!公路旁边公路旁边便是石沟,大大小小的碎石更加的起到了藏匿岩羊的作用。
进入贺兰山岩画保护区。贺兰山岩画在贺兰口内,里面有中国游牧民族凿刻在崖上的真实画面,有人像,射猎和()战争场面,还有文字、图腾等画。画面大多粗犷质朴,是中国古代文明一大奇迹。岩画大多是先用工具凿刻,再用其他工具磨刻,最后用一种石料涂抹而成的。置身于青山绿树之中,欣赏着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岩画,我仿佛看到了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的劳动方式,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画是神圣的“太阳神”。太阳神大大的眼睛,眼睛内还有一个小圆,头部四周还有放射状的光芒,外形很古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盘古开天辟地,就有了白天和夜晚,人们还不知道太阳会下山,以为到了夜晚,太阳被人气跑了,不敢回来了,所以他们奉太阳为神,在岩石上刻上太阳的形象,希望留住太阳,让太阳一直为大地投送光芒。没有开天之前,宇宙一片黑暗,人们不能活动,黑夜给人类带来不便,因此人们很敬仰太阳。配上神话传说,太阳神的形象就更为高大和神秘。
这些岩画凝结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向后人讲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令我们惊叹不已。但遗憾的是许多岩画被风化和破坏,看来,我们要进一步保护好古代人民的珍贵遗产,让其发扬光大呢!
一抬头,竟已经是正午了,因为下午还有活动,我们便都怀揣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向贺兰山告别。坐上大巴扭头向后看去,早上的云雾已经尽数褪去,贺兰山的全貌展现在我们眼前。它还是那般雄伟逶迤,山峰直插云霄,气势无畏。这段山脉、这座主峰如刀剑般凌厉,又如父亲般慈爱。可不是吗?就是它包容了古人对后人留下的心愿,也是它含笑看着这世界慢慢变化。贺兰山,我们后会有期!
P.S.:哎呀呀呀好久不见啊亲们!呜呜不要怪我没有照片啊哒,实在是因为导游说什么“贺兰山这儿不要照相,光线会对岩画有影响”……你们放心!下一篇肯定会有的!!照例感谢青林阿姨的漂漂信纸哟!@青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