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代发展,科技进步,通讯技术的不断变革。父亲与家人的沟通更便捷,科技助力父爱传递。但变的是父亲与家人的交流方式,不变的是他对家庭那份责任,永远如山坚定、如海深沉。
六十年代出生的父亲,八十年代为了大家庭只身踏着革命浪潮到沿海一带奋斗。而二十一世纪出生的我,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二胎,庆幸降临在这个温馨、奋进的农村家庭。而我记忆中的父亲,是母亲电报那头疲于奔命之人,是哥哥卷卷信纸那头执笔之人。如今是电话那头常关心家人,视频里声音淳厚,嘴角轻扬之人。他擅言辞却鲜夸赞,竭尽所能将父爱通过通讯工具传递至家人身边。
父亲的青春挥洒沿海之地,电报是他沟通爱人与家人的方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是大家庭的顶梁柱,矮小的父亲亦如此。早逝的父亲,病重的母亲,未嫁的妹妹,嗷嗷待哺的儿子。不堪的家境迫使他踏上中国改革浪潮,前往沿海一带谋生。而后,母亲最开心的事就是去镇上收父亲的电报。电报上冰冷的文字,将远方的爱人带到她身边,那些文字内容也总能带给她欣喜和企盼。每次将工作、生活情况告诉给家人,更是他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那时的电报时他沟通家人的方式,也是他精神寄托对的物质载体。
父亲爱意深沉,卷卷信纸是他对儿子爱意的流露。 那时几年归家一次的父亲,看见邻里牵着来接自己的儿子时,不仅打趣:你来接什么人吖。幼时的哥哥喃喃道:“我来接我爸爸,你看见我爸爸了吗?”父亲心头一酸,却只淡淡微笑。随着交通的便捷以及碍于经济条件,在哥哥的青春年岁里,父亲的一封封家书是他前进的指明灯,是他是非世界的三八线,是他为人处事、立足社会的引路人。一封封信因为交通的发展流露出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意。
父亲的声音淳厚,视频里电话中娓娓道来,是我的精神食粮。生活在新纪元新时代的我,未曾尝过幼时哥哥的辛酸,更难体会父母为生计的愁苦。父亲依旧在外,只为更好的生活条件。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距离不再是亲人间的巨石。电话那头的父亲虽不能常伴我左右,但那低沉醇厚的声音,浅浅微笑,亦如冬日暖阳,山间清风,拂去我心头的烦闷和生活的失意。因为科技,父亲和孩子的距离更近。
俗言:七尺男儿顶天立地。不足七尺的父亲是家中顶梁柱,是爱人的依靠,是孩子心中的英雄。儿时看待父亲身上的背包,是百宝箱—神秘、新奇总有孩子意想不到东西。现在看是责任是父亲对孩子沉甸甸的爱。
年过半百的父亲,头上银丝开始肆意,皮肤开始松弛,记忆开始不如从前,身体也开始伛偻。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推进,常年在外的父亲也打算留在家乡,伴亲人左右。他对家人的爱留在电报上、信纸上、手机上,也见证了科技的发展,同时科技助力父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