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美啊!”这恐怕是我们平时形容事物用得最多的词句吧。美是酷,是好看,是神奇,还是说有许多绿色(我很喜欢绿色)?然而,我才发现,这么多年来,我对于“美”这个词却居然并没有根本的概念。
到底什么是美呢?
暑假的时候,为了做社会实践,我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社”——西泠印社。
刚刚走进西泠印社,我只觉得她的园林设计很不错,但天底下园林设计好的地方多了去了,何以单单西泠印社可以被称为天下第一社呢?
我渐渐的向里面走去。
原来印社的印石书画收藏为“最”,故而人们以“天下第一社”称之。它又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说的是在印社创建时期,金石研究和发展正处于顶峰时期;“地利”说的是印社选择的造址处于孤山南麓,东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西湖,南接外西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人和”是说印社创设时出现了四英,并由吴昌硕担任第一任社长。
沿着蜿蜒的石阶而上,过仰贤亭,走鸿雪径,到隐堂。“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是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鸿雪径因此而得名。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地方,心情也越来越震撼。西泠印社里的文物之多超乎我想象。特别是汉三老讳字忌日碑,被锁在昏暗的石室里,门口挂上了一把重重的锁,没有人能一睹其芳容,足以见其珍贵。
是什么,让原本家底丰厚的人宁愿倾家荡产也要把它们买到西泠印社?
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西泠印社中的文物已经几乎集合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印、书、画、园林,无不向我一一述说了他往日的辉煌。甚至在民国的时候,浙江省警察厅为此还专门发布了一个公告,内容是:为了支持国粹和印学文化,才建了印社,以作为平时学习和休息之地,其他非会员一律不可入内,为免纠纷在院内立碑。如今碑仍在,但当年吟诗作画、写话刻字、把玩印章的热闹场面却已不再。
走进印社,我忍不住想象那些文人墨客在这里生活的场景:白天,有人在吟诗作对,写画刻章;闲暇时光,或许还可以漫步在西湖边,欣赏春天的新柳,夏天的晓荷,秋天的金桂,冬天的残雪,又有清风徐徐吹拂面颊,怎一个妙字了得?晚上,也许有人对着摇曳跳动的烛火细细把玩鉴赏印章;又或许有人正“举头望明月”,将月色编织成一个个美丽的词句……
再细细看,突然发现建筑已经破败,庭院修建打扫的似乎也马虎。
粗看西泠印社,并不非常美。我开始只是当她是普通的景点观赏。谁知,西泠的美,不是在于她的庭院园林,而是在其精髓。她的文化底蕴,她的历史过往,无不吸引着我们去挖掘,去发现……唯有细细找寻,才能发现历史岁月沉淀的痕迹。而这些痕迹,又需要有一个知音赏析,品味。它的魅力,或许只有在此刻,才能细细绽放。
于是我明白了,所谓之美,并不仅仅在于外表上的美。那种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气质,是无论多美的外貌也比拟不了的。这正如一个人,外在的美,固然赏心悦目;但那种有着深厚的积淀,由内而外的美,那种情怀之美,却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