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于何时,你幽然出现,不知于何处,你开始熠熠发光。从历史的深远处走来,你是先哲的不朽之作,轻轻地靠近我,不得不说是精灵。
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汉书.艺文志》中有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想与辑而论篡,故谓之《论语》”。
秦始皇焚书坑儒,许多古代典籍付之一焚,你也未能幸免,几乎失传,直到汉代经官府搜集整理,你才得能流传。
如今,时间的车轮将你带到现代,你被人们称为了传统文化,人们开始重建属于你的精神大厦,大家开始讲述你,普及你,甚至作为影视将你播出,在人们普及传统文化的热情下,你似乎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但是,你真的重生了吗?人们虽然讲述你,但并没有把握你的精神本质。你是中国文化的精灵,但人们喜欢的似乎并不是你,而是你的金罐子,大家推广你,只是收视率而已民,你已然变质了。
这就跟之前有媒体报道新晃县和桐梓县为了重建夜郎古国发生争执一样,即使哪一方真的争到了重建权又怎样?复原了“古国”就能找回失落的文化吗?
现在,人们复原你——儒家思想文化的古国是为了复原遗失的文化?不,人们追求的并不是你高贵的灵魂,他们要的不过是眼前的物质利益罢了。当初,古人编纂你是为了构造精神的家园,而如今,人们重修你,是为了建造能聚焦财富的“银行”,附庸风雅罢了。人们重视你只是为了物质财富,何来古韵之说?你原本的韵味变得庸俗,原本的灵魂变得市侩,你已经变质了。
人们疯狂地推广你,却不知如何欣赏你的美,你需要的不是人们的感叹,而是需要找到自己的伯乐。可匆匆走过的人们听不到你的心声,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连自己生活的美都体会不到,又怎么去感知你的美呢?农民无法知道,他们的麦田在阳光下多美丽,卡车司机无法知道他的车若洗去蒙尘,颜色是多亮丽,人们都在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忙碌,却忘记欣赏你的美丽和色彩。
人们疯狂地普及你,却不能找回你朴质的灵魂,功利填满了人们的内心,重塑你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经济,那么,古老的文化被遗忘在了哪里?如何才能唤醒人们麻痹的灵魂?季羡林老先生家遭窃,珍藏的书画被盗;古老的城墙被切成小块,无数国宝流到海外,难道真的要让金钱至上变为社会的标志吗?难道人们要等把腰包塞满后才想起要寻找被摈弃的文化吗?这实在太可悲了,更可悲的是,人们还在上演着这样的悲剧。
《论语》乃至整个文化已经变质,人们的贪欲和杂念让文化的价值流失,不要让中国文化变为另一个谜团重午的“玛雅文化”,不要等到文化全部消失后,才开始意识到文化的价值,才想起要重新寻找文化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