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茶如人生】
一杯茶,香味扑鼻,淤积在心里的烦躁与忧虑一扫而空,闲清淡雅,趣味无穷。外公总是坐在那颗高大的槐树下,细细的品味手中那一杯清香的苦丁茶。
那一个杯壁上刻了个青龙的茶杯可算是外公一生的挚爱,他总用那“宝贝”品味苦丁茶。这个青龙杯陪着外公生活了一辈子,谁料,这茶杯还有一段历史呢!
外公是抗美援朝的老兵,还经历过中国的*。战争期间,外公部队里的班长从口袋里拿出两个青龙杯,一个蓝色,一个绿色。便给了一个茶杯给外公,他对这突如其来的珍宝感到欣喜和惊讶。之后,到了晚上,他们便坐在一起,品味苦丁茶。班长说:“人生何尝不是这一杯苦丁茶呢?先苦后甜。等这场战争胜利了,中国解放了,我们俩一定要再好好地品味苦丁茶,这个杯子,你一定要收好!”第二天,班长被派去攻打前线了,回来的零零散散几个人,外公望眼欲穿,也没有看见班长的身影,之后才知道,外公已经以身殉国了。到现在,外公举起那茶杯,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是想到班长与他一起品茶的时光,还是班长那句意味深长的话?
现在,外公和外婆一起生活在乡下,他们特别的节约,不会浪费一滴水,一粒米,耕作在田间,有时累了,品品茶,消遣一下时光。我则喜欢给外公沏茶,顺便吮吸一口,可苦丁茶太苦了,喝不上几口,就讨厌了。外公却说,不苦,只是因为没有细细的品尝。
那次,我把茶放入玻璃杯中,又倒入了一些白开水,那叶片慢慢展开,如同那含苞待放的花朵慢慢展开真容,宛如在水中遨游,*自在,赏心悦目。黄色的茶叶不停地往上浮,摇曳在玻璃杯中,整杯茶水也慢慢的变黄,热气腾腾,香气飘荡。
轻吮一口,第一次觉得苦丁茶香气飘逸,微烫的茶水让人不敢下咽,那些已展开的茶叶宛如盛开的花朵,沁人心脾。茶水温暖,若是用好心情去沏茶,茶也是甜的。苦丁茶微苦,却被那无尽的甘甜所掩盖。
浮生若茶,有心喝茶,心在碗边;无心之茶,柳绿花红。浮生若茶,外公与班长历经百千劫,才有幸相逢,一生一会,可他们分离时,不正如对饮一杯茶那么短暂吗?
外公的那个青龙被,用它来品味了整个人生,他这些年走过的风风雨雨,都有那个青龙杯,那位老班长陪着他!
茶若浮生,且在浮生的梦里,饮一杯茶吧!在某一个时空中,还能记忆那遥远的茶香!
【第2篇】
【众生的茶】
执着的信念在苦海里坚定,清欢的雅意在幽篁中缭绕,沸腾的水泉在市井之间喧嚣……
——题记
——上古时期,有‘神农氏尝百草,遇毒,以荼解之’的说法,在现代这大概是茶起源最令人信服的说法之一。而神农氏发掘的茶经历了几千年岁月的沉淀,在中华文化之中博采众长,成为神州大地上芸芸众生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样东西。
清心
在那个古老而强大的汉朝里,茶是禅师们参禅悟道时必不可缺少的一样东西。茶历尽采摘、做青、揉捻、焙火、冲泡等等几十道工序从荒野里走到人间,也正如禅师们在尘世历经千万的劫难,终得超然物外……
在他们的苦海中,他们自身就是那一叶扁舟,在波涛里寻找着未知的彼岸,而茶,帮助他们在苦海的骇浪里不忘自己的方向,不去迷失尘世的浮华。而今天的我们,在品茶的过程中,也能用它涤除内心的杂欲,谋求的片刻的清宁。这茶,是为人洗欲的清心之茶……
清欢
山庄之外,细雨连绵,层层叠叠的竹林围绕着这一处山庄,诗人正悠闲自在的砸巴着嘴,回味刚才那一盘清淡竹笋的味道,转而又望着自己茶杯中那一汪浮着雪花一般乳沫的清茶,不由得慨叹一声:“人间有味是清欢……”他现在远离那个肮脏污浊的官场,远离那些为权为利的勾心斗角,终于在此番飘雨之中寻得了自己淡淡的欢愉,悟到那缥缈无迹的意境,并将它写进自己的诗中,传颂千年,来到我们的面前。我们接过他用诗穿越历史递过来的那一杯清茶,在大喜的狂欢和大悲的堕落之间,品到了一丝清欢……这茶,是教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清欢之茶……
清凡
自从隋朝以来,好茶之风变为全民所普及。茶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我非常喜欢那些拥有着市井气息与岁月味道的地方,这种地方让我感到一种安宁,一种非常厚重的文化韵味……小镇上,那条旧的街道里,大榕树祥的牌馆中,在每一个温暖的午后,总是聚集着许许多多的老人。他们带着身上的岁月,坐在了这狭小的门面之中。他们干枯的手上,往往提着自带的茶壶。打牌打到尽兴时,有的还会抱着自己的茶壶猛地灌上一口---但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还是用茶杯一点一点的喝着。我仔细看着他们脸上那些因为皮肤松弛而纵横的沟壑---像极了他们打牌用的那张木桌子的桌面,粗糙而又平凡。而他们手中的茶,也凡如他们自己。我恍惚了一阵,再仔细看时,却发现自己细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只能听到一阵模糊的嘈杂,而这样我却也更加清楚地看见他们脸上的神情,有笑有喜有乐有悲有哀……可谓众生百相。我莫名的感觉到了其中有一种不可名状的乐趣吸引着我——就像茶吸引着他们一样。平凡之趣,茶亦乐在其中矣……这茶啊,是最无为的平凡,是清凡之茶……
茶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无边岁月,它在不同的时间段里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它是泱泱华夏的一个缩影——它包含万物,海纳百川,贯穿亘古而今,它俨然已是——中华文化永不动摇的根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