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来源: 作文大全2023-06-08 21:18:24
导读:本课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人民*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以及全国人民热爱党、...

本课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人民*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以及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感情。全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先后顺序,记叙了入场、典礼、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等四个场面。其中重点地描写了开国大典进行时的“典礼”和“阅兵式”。

文章的篇幅较长,长课怎么教?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点:

1、课堂上以中心词为切入点,将词语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结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就可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另外,抓住这些词语做为整体突破的切入口,也有效地引导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当学生通读全文后体会到这是一个“隆重”、“热烈”、“庄严”的典礼时,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便有了具体的落实。

2、以读代讲感悟人物心境。如在对入场式进行学习时,我采用了师生引读的形式,通过教师富有感染性的过渡语,让学生进入到朗读的情境,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绪,最后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当时参加入场人员之多(有各界领导和群众代表),以及他们参加典礼前的心情之急切体现出来。在第一次读的时候,朗读的不是特别到位,于是我及时追问“工人们、农民们参加开国大典的心情如何?”学生有的说是“急切”的,有的说是“迫不及待”等等。“是啊,工人们、农民们的急切地心情在文中又是如何体现的?请圈划有关词句。”经过我的引导学生一下子意会到需要关注的重点词句。“我从‘直奔’可以看出工人们心情很急,因为工人们下了火车之后,没有浪费一点时间,就直接去了会场。”“我从‘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二三十公里路赶来的’看出农民们害怕耽误了参加开国大典的时间,所以起早摸黑,‘赶’说明他们走路走的很快!”“好,那就带着你们的体会,读出他们的急切心情。”此时学生的感受,不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有了现实地依据,从而学生对于当时的那种场面、那种气氛、人们内心的激动的情感就会由衷地感悟到。

3、设计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考虑到该文章篇幅较长,如果要在一节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两节课都无法完成。因此,我一开始就由课题导入中心,即文章的重点:开国大典的“隆重、规模盛大、庄严、热烈”。这部分由学生对“大典”这一词的解释的回忆展开,整篇文章的内容也就是围绕这一点来加以描绘的。这样提纲挈领地抓住了要害,把握住重点。其次就是由学生边默读边找出文章描写这一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的语句加以体会,说明理由。看一看。播放“开国大典”的有关录像镜头,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学生带到这感人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在中国*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画一画。本文第二大段,讲了*广场的位置,*城楼的布置等情况。教学这段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引导学生画一画“丁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再说说各位置上的设施。这样学生通过动笔画,对此段内容就有了较清楚的了解。比一比。课文第三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段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来写。在第三段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这些词,展开想象,深刻挖掘。具体教学如下:读熟课文,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的顺序。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比较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语调高昂,情绪饱满,体会人们无比高兴、自豪、激动的心情。接下来与同座交流彼此启发,使思路拓展,思维活跃起来,这样许多细小的地方学生都能独具慧眼体会到。如:红旗、红灯笼、掌声、呼声、鸣炮、起早步行几十里参加大典等等都能自然而然地提到。写一写。在读熟课文,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可让学生以《__的开学典礼》为题写一篇作文。写出开学的情景,和同学们的表现等,学以致用,将文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