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个家,每个人的家都有种味道。我家,自有一番韵味。
香椿鱼儿,春天的美味
“妈妈,我想吃香椿鱼儿。”“等三月香椿上市了,妈妈去买一些来炸。”自从去年冬天在一本书里看到香椿鱼儿,我就念念不忘,好几次和妈妈重复这样的对话。我天天盼望三月早早来临。
终于,春风吹醒了香椿,来到了我家。
妈妈把香椿清洗干净,一片片择好,在热水中一焯,紫红色的叶子变成了绿色。我帮妈妈在碗里打好蛋液,妈妈放入一些面粉、盐和水,我用力搅拌,直到它们完完全全地融在一起。妈妈夹起一片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放进火热的油锅。瞬间,“嗞啦”一声,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膨胀,变成了焦黄色,像一条小金鱼儿。我紧紧地盯着锅里,生怕它真像鱼一样游走。妈妈把它夹到我面前,我闻一闻,芳香扑鼻;我尝一尝,香脆可口。妈妈炸好了一片又一片,我也吃完了一片又一片。真是天下美味啊,无论从味道或是情感,都是令人相当满足的。
我家的春天,就这样,从妈妈的手里到了我的嘴里,又从我的嘴里到了我的心里。
文学书籍,光阴的滋味
我家的美味给了我极大的满足,我家满满当当的图书更是我最大的快乐!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有了“全世界的营养品”,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常常要在爸爸妈妈的催促下吃饭、上床。书看多了,我认识了很多人物,知道了很多事情。
在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里,我读到了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生活情景,虽然我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还一知半解,但家人间那朴实真切的爱却深深打动了我。尤其是长妈妈,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总教许多规矩,却送给鲁迅一直渴慕的《山海经》,使鲁迅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家人的爱,就是这般看似无味却着实耐人寻味啊。
书中有着至味。《家》里的家人悲欢离合、《红楼梦》里的家族兴亡盛衰、《少年中国说》里的家国情怀……让我尝到了广阔世界中的多番滋味。
我家的光阴,就这样,从图书的文字里到了我的眼睛里,又从我的眼睛里到了我的脑海里。
我家的味道,在香椿鱼儿里,在文学书籍里……
指导老师:
小作者从美食之味和书籍之味两方面来描写家的味道。在品尝香椿鱼儿的过程中,有对美味的期待和满足;在品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有对阅读的渴望和快乐。小作者的“家的味道”,温馨又恒久。